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全臺鄭氏大宗祠建築一覽表拓本(六)
登錄號:19940010622的圖片(19940010622_A001.jpg)(CC BY-NC),第1張,共1張
  
登錄號:19940010622的圖片(19940010622_A001.jpg)(CC BY-NC),第1張,共1張
作者:不詳
文物分類:圖書文獻類\藝術圖像
主題類別:碑碣拓本
媒材:大理石
年代:1941~1941
尺寸:寬:240 x 高:160cm
尺寸描述:原碑尺寸(寬):240.00 , 原碑尺寸(高):160.00 , 原碑尺寸(厚):0.00
釋文:一金壹百貳拾圓也鄭春成,一金壹百圓也鄭金傳、一金壹百圓也鄭如富。一金四百八拾圓也,以下六名每名八十円:鄭大田、鄭孝六、鄭清風、鄭傳宗、鄭宗派。鄭枝。一金貳百八拾圓也,以下四名每名七十円:鄭耀硯、鄭木山、鄭氏蕊、鄭蕭氏笑。一金七百貳拾圓也,以下十二名每名六十円:鄭鴻圖、鄭孝葛、鄭錦泉、鄭火炭、鄭東山、鄭清源、鄭知母、鄭羅漢、鄭明坤、鄭响、鄭其、鄭文。一金八百五拾圓也,以下十七名每名五士円:鄭其禮、鄭金亭、鄭通活、鄭知母、鄭火山、鄭文芽、鄭守、鄭朴、鄭□、鄭頒、鄭添、鄭送、鄭顏源發、鄭顏錦川、鄭潭、鄭水木、鄭濶嘴。
一金六百四拾圓也,以下十六名每名四十円:郊清潭、鄭什一、鄭清池、鄭添銳、鄭知高、鄭火、鄭進成、鄭魁、鄭泉、鄭朝、鄭王、鄭鳳、鄭四海、鄭四寶、鄭一万、鄭氏响。一金貳百四拾五圓也,以下七名每名三十五円:鄭玉泉、鄭太陽、鄭王、鄭春發、鄭承接、鄭琴。一金八百拾圓也,以下二七名每名三十円:鄭客、鄭育、鄭槌、鄭木、鄭第、鄭福、鄭見、鄭乞、鄭錦、鄭鐵、鄭永、鄭港、鄭槌、鄭四川、鄭祈川、鄭烏塗、鄭雪山、鄭木成、鄭天賜、鄭青雲、鄭添進、鄭阿罔、鄭炳煌、鄭溪潭、鄭泉德代昭益、鄭里、鄭爐。一金貳百五拾圓也,以下十名每名二十五円:鄭德魚、鄭添福、鄭順安、鄭清順、鄭清安、鄭三平、鄭氏鰍、鄭獅、鄭岅、鄭田。
一金叁百九拾圓也,以下二十六名每名十五円:鄭屘、鄭福、鄭乞、鄭扁、鄭草、鄭炳、鄭登、鄭房、鄭火、鄭怣欽、鄭錐、鄭啟明、鄭鄧朝棟、鄭遜煌、鄭壽山、鄭木紅、鄭家財、鄭美全、鄭老道、鄭秋榮、鄭連瑞、鄭萬成、鄭火凋、鄭壽全、鄭德茂、鄭氏垂。一金壹百貳拾圓也(合上碼三百元也)鄭見忠。
一金壹千壹百拾圓也,以下五十六名每名二十円:鄭有弟、鄭炎生、鄭金朝、鄭韮、鄭如卿、鄭萬金、鄭秋霖、鄭孟山、鄭明月、鄭束欽、鄭大目、鄭茂己、鄭老連、鄭金圳、鄭有江、鄭繼昌、鄭有福、鄭泰林、鄭怡順、鄭輝煌、鄭九龍、鄭啟恕、鄭吉生、鄭崑煌、鄭萬得、鄭神佑、鄭福章、鄭拱城、鄭金江、鄭阿發、鄭光福、鄭番薯、鄭金、鄭養、鄭亭、鄭亨、鄭親、鄭柱、鄭分、鄭課、鄭塗、鄭壇、鄭福、鄭旺、鄭乞、鄭條、鄭井、鄭吥、鄭勞、鄭牛、鄭瑞、鄭佩、鄭三、鄭傳、鄭希、鄭柯氏悅。
一金壹千貳百拾圓也,以下百二十一名每名十円:、鄭東川、鄭俊亭、鄭白菜、鄭廉頗、鄭祿官、鄭阿火、鄭西當、鄭嘉賓、鄭城、鄭陣、鄭應、鄭應、鄭歲、鄭扁、鄭榮、鄭炯元、鄭吉福、鄭塗糞、鄭丁古、鄭進輝、鄭進川、鄭有萬、鄭瑞、鄭烏糖、鄭炉、鄭呆、鄭泉、鄭崁、鄭奇、鄭却西、鄭柏松、鄭花鹿、鄭金狗、鄭阿水、鄭新富、鄭桂木、鄭桂林、鄭九、鄭猛、鄭標、鄭盛、鄭火、鄭岸、鄭春、鄭有、鄭榮宗、鄭秋火、鄭紅機、鄭臣來、鄭天德、鄭添鴻、鄭其雨、鄭阿成、鄭莫、鄭倍、鄭源、鄭景、鄭近、鄭布、鄭秋桂、鄭秋金、鄭文恩、鄭清梨、鄭金欉、鄭烏番、鄭丁財、鄭如窓、鄭泉、鄭情、鄭樟、鄭旺、鄭文、鄭丈、鄭木火、鄭振欽、鄭正德、鄭火旺、鄭世富、鄭香山、鄭清霜、鄭順竹、鄭爐、鄭煥、鄭為、鄭瓶、鄭林、鄭却、鄭友義、鄭錦彥、鄭萬發、鄭木枝、鄭如足、鄭永春、鄭永清、鄭舜日、鄭學、鄭勢執、鄭盤、鄭后、鄭叨、鄭允、鄭芋、鄭泉州、鄭苔高、鄭顏鏡明、鄭樹旺、鄭阿火、鄭三元、鄭添進、鄭連生、鄭王山、鄭著、鄭海、鄭老、鄭保、鄭氏謹、鄭氏招治、鄭炎山、鄭春丁、鄭萬得、鄭王樹、鄭旺。一金壹百圓也平島民邦。
一金貳百拾圓也,以下二十一名每名十円:鄭知高、鄭國珍、鄭氏紅棗、鄭州、鄭珍、鄭秋、鄭樹、鄭貫世、鄭清山、鄭玉山、鄭清標、鄭樹籃、鄭朝、鄭允壽、鄭周氏蔭、鄭九、鄭啟、鄭氏連妹、鄭炮、鄭陽、鄭燦。一金貳百零五圓也鄭長流外四十四名。
取得方式:採拓
藏品描述:本物件為西元1941年(昭和16年)全臺鄭氏大宗祠建築一覽表拓本之六,詳列捐題者姓名與金額,以昭公信。 全臺鄭姓大宗祠,倡建於1928(昭和3年),其間因故停工;復經宗親會會眾之奔走勸募,終於西元1941年(昭和16年)竣工,坐落在臺灣中部之彰化。大宗祠奉祀鄭姓始祖位,次祀開臺國姓爺鄭成功神像。
鄭成功廟在彰化的建廟歷程,始於西元1917年(大正6年),彰化有一位鄭氏族人隨彰化天后宮至中國大陸湄洲天后宮進香,之後順道前往南安縣石井鄭成功家鄉的鄭氏祠堂參拜,並請回一座鄭成功神像,暫時存放在彰化天后宮祭祀。後來此地的鄭氏族人發起成立宗親會,並建祠供定期集會祭祀之用,此提議受到鄭氏宗親多人贊同,隨即募款籌建,於西元1928年(昭和3年)開工,歷時9年後落成啟用,即是今天的彰化鄭成功廟。
鄭成功死後,後人為感念其恩澤,開始建祠廟加以供奉,截至目前為止,全臺灣有高達一百多棟祭祀鄭成功的廟宇,這些廟宇若依鄭成功民族英雄、祖先、神明三種不同的角色來分,亦可以明顯分為紀念祠、宗祠與民間信仰廟宇三大類。

登錄號:19940010622

典藏單位:國史館臺灣文獻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