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木製餐桌椅組
登錄號:199506002的圖片(199506002_P001.jpg)(CC BY-NC),第1張,共4張
  
登錄號:199506002的圖片(199506002_P001.jpg)(CC BY-NC),第1張,共4張
登錄號:199506002的圖片(199506002_P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4張
登錄號:199506002的圖片(199506002_A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4張
登錄號:199506002的圖片(199506002_A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4張,共4張
作者:顏水龍、李榮烈
文物分類:藝術類\工藝類
材質:橡木實木、麻繩、麻繩、橡木實木薄片、夾板

尺寸描述:餐桌:101.5×101.5×76
椅:41×45×100
重量:0
作品描述:本作品「木製餐桌椅組」的設計者顏水龍老師(1903 ~ 1997)是二十世紀臺灣的重要畫家之一,也是民俗工藝、原住民文化的研究者及藝術教育家,有「臺灣工藝之父」稱譽。年輕時到過日本、法國留學。返國後任教於臺南高工(今成功大學建築學系),教授素描、美術工藝史。擔任過「南投縣工藝研究班」主任、東方工藝專科學校美術工藝科創始主任、實踐家政經濟專科學校美術工藝科創始主任。退休之後不遺餘力於臺灣工藝的推廣,經常利用時間到當時的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喝茶,與蕭所長及年輕人座談。
為了探討圖中餐桌椅組的設計風格與造形問題,在此有必要提到丹麥的椅子木工匠師漢斯韋格納(Hans J. Wegner / 1914 ~ 2007)。顏主任比韋格納早11年出生,可以算是前輩,椅子的設計風格倒有幾分相似之處。最大特徵在於椅子靠背的兩根圓柱,中段的直徑顯現較為粗大,上下端則逐漸變細,並不影響結構強度,卻可以讓整體造形顯得輕巧、秀氣。橫向結構的圓棒支條,採用同樣的造形語彙,都是中段粗大、頭尾端呈漸細狀。椅面的麻繩編織作法,充分呈現自然的感覺又非常耐用,充分顯現顏主任對天然材料質感的鍾愛;每次見到顏主任,總是繫著一條羊毛的領帶。顏主任曾經為了原住民織布的再現,親自到霧社教導原住民栽種瓊麻。
餐桌的桌面與桌腳可以輕易分開,桌面的實木框架是中式家具的作法,中間取夾板及實木薄片膠合,是西方家具的作法,為求大面積平板材料的穩定性。表面塗裝採用優力旦漆塗料,具安全、耐磨之特性。桌腳的結構採用與桌面可分離的活動型式,收合後不佔空間。四根實木桌腳的車枳造形,同時融合了東西方的特色,充分反映顏主任成長背景當中對事物的印象。(詮釋委員:盧祥華)
餐桌椅組含一桌四椅,為顏水龍設計,李榮烈製作之作品。
顏水龍係台灣當代工藝發展的導師,也是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草創的引領者。李榮烈長期服務於台灣工藝研究所(今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從事木竹工藝之研發傳承,曾獲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工藝成就獎,近年來積極投入籃胎漆器之研發創作與教學。
餐桌椅組之桌面與桌腳,以及座椅之結構,以橡木製作以瓊麻繩捲繞編織而成。桌面與桌腳可分開,桌腳可摺合,使得居家使用與收拾的空間規劃更具彈性。(詮釋委員:黃志農)

館藏編號:199506002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主要技法:木作榫接、實木薄片貼皮、優力旦漆塗裝、麻繩編織
瀏覽過這件藏品的人,也瀏覽過
藏品(知竹常樂)的圖片
藏品(根源)的圖片
藏品(木蓮花餐具組)的圖片
藏品(羅漢)的圖片
藏品(如意竹盒(大))的圖片
藏品(觀音瓶)的圖片
藏品(紊編圓型花器)的圖片
藏品(澄明茶具)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