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分類:器物類\宗教禮俗
材質:紙質
年代:民國40~50年代
尺寸:長:27.3 x 寬:17.5cm
尺寸描述:裱版:Z:<0.1cm X:27.3cm Y:17.5cm 畫心:白虎:Z:<0.1 X:5.3 Y:7.9cm 十二元神:Z:<0.1 X:5.5 Y:8.0cm 牛馬將軍:Z:<0.1 X:5.4 Y:8.0cm
重量:0.0022kg
關鍵字:版畫、木雕版畫、紙錢、制煞補運
藏品描述:本文物為牛馬將軍、十二元神、白虎紙錢,貼附於橫式長型紙上,以單一墨色將圖案印製於紙上。由右至左分別為牛馬將軍、十二元神和白虎。每張紙錢圖樣為直式構圖,上端長方形線框內橫書各紙錢之名稱,下方框內則有各式圖樣,以下一一描述。
牛馬將軍:框內並立兩位獸首人身、著鎧甲、手持三叉戟的武將,右側為牛頭人身的牛將軍,左側為馬頭人身的馬將軍,兩人中間繪有水波紋。
十二元神:框內印有三行共十二位頭戴官帽、身著古代官員服裝之神仙人物造型。
白虎:框內有一隻看向左側、張口露齒的老虎,其身可見其背脊,尾巴高翹,有如由高處向下邁步步之貌。
在台灣民間一般認為祖先與鬼神仍存在於天地之間,可以賜福或降禍,因此藉由各種儀式與祭典的舉行,除了安行的貢品之外,再加上一些紙錢或糊紙的明器,以表達祭祀者的崇拜與敬畏,希冀得到祈福,避免懲罰和災難。這些紙錢即是為了制煞補運之功用。
登錄號:1996L040091
典藏單位:宜蘭博物典藏網/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