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中型石磨
登錄號:2001.001.0365的圖片(20010010365_A00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1.001.0365的圖片(20010010365_A00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1.001.0365的圖片(20010010365_A002.jpg)(),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1.001.0365

尺寸:50.3 x 60.3 x 31.8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1895-1945(日本時代)
類別一:器物類,產業,農業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磨漿、粿
文物描述:1.本件結構為上下兩座貼合而成,下座凸起的圓周直徑與承接的上座部位等同,當中有軸,稱為「石磨心」,轉動時可形成摩擦力,使豆穀磨成漿。底座周圍有溝槽,供承接磨出的水漿,溝槽設計由後向前略有傾斜度,至流嘴處最低,使研磨出的水漿易於流向流嘴處承接的粿袋或桶內。因經久使用與年代久遠,石磨的轉折稜角處皆已呈現較平緩滑順狀態,表面有明顯粗糙感。此石磨體積中等,可一人或兩人操作,將浸泡好的豆或米倒入磨石頂孔,一邊推動磨石,一邊將浸泡好的豆或米倒入磨石頂孔。
2.石磨為臺灣早年農村生活中,多數家庭所有的工具之一。由兩片重達數十公斤的石頭和一根能夠旋轉石磨的搖桿所組成,操作時藉由磨鉤或磨把轉動時上座的磨石,以順時鐘方向推動,將要研磨的豆類或米穀放進上座頂面的孔洞中,並時時注入些許的水,磨出的漿液便會流下至底石的溝槽,再從流嘴處流出至承接的粿袋或桶中。
參考資料:1.石磨,典藏臺灣,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6/7d/98.html(瀏覽日期:2019/07/25)
2.簡榮聰,1992。台灣傳統農村生活與文物。南投市:臺灣省文獻會。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