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釋迦如來石佛
登錄號:2001.006.0001的圖片(20010060001_P001.tif)(CC BY),第1張,共12張
  
登錄號:2001.006.0001的圖片(20010060001_P001.tif)(CC BY),第1張,共12張
登錄號:2001.006.0001的圖片(20010060001_P002.tif)(CC BY),第2張,共12張
登錄號:2001.006.0001的圖片(20010060001_P003.tif)(CC BY),第3張,共12張
登錄號:2001.006.0001的圖片(20010060001_P004.TIF)(),第4張,共12張
登錄號:2001.006.0001的圖片(20010060001_P005.TIF)(),第5張,共12張
登錄號:2001.006.0001的圖片(20010060001_P006.TIF)(),第6張,共12張
登錄號:2001.006.0001的圖片(20010060001_P007.TIF)(),第7張,共12張
登錄號:2001.006.0001的圖片(20010060001_P008.TIF)(),第8張,共12張
登錄號:2001.006.0001的圖片(20010060001_P009.TIF)(),第9張,共12張
登錄號:2001.006.0001的圖片(20010060001_P010.TIF)(),第10張,共12張
登錄號:2001.006.0001的圖片(20010060001_P011.TIF)(),第11張,共12張
登錄號:2001.006.0001的圖片(20010060001_P012.TIF)(),第12張,共12張

登錄號:2001.006.0001

尺寸:39.3 x 26.7 x 80cm
歷史分期: 1912-1926(日本時代-大正時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推測年份(西元):1925~1945
類別一:器物類,宗教禮俗,神像及象徵物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日本佛教、四國八十八所靈場、釋迦牟尼佛
文物描述:本件釋迦如來石佛,做船型光背浮雕石佛造型,上方為釋迦如來造像,左手置於胸前,右手結法印;下方基座上刻有「四十九番、イヨ(伊予)、淨土寺」等番號、國名、寺名字樣,推測為日本佛教傳入臺灣後,在臺北、花蓮等地創設的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系統所設置之石佛。
日治時期日本佛教傳入臺灣後,移植日本弘法大師空海修行之道而發展的四國八十八所靈場(四國遍路),在臺北、花蓮等地創設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的地方靈場,其中臺北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是第一座在臺灣設置的地方靈場,設置於1925年,以臺北盆地為中心,在圓山、芝山巖、草山、竹仔湖、北投等地的參拜路線上安置88座石佛,作為巡禮參拜的對象。
參考資料:林承緯,2012。宗教造型與民俗傳承:日治時期在臺日人的庶民信仰世界。臺北:藝術家。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7/05/24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