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木雕福德正神神像
登錄號:2002.003.0065的圖片(20020030065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7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2.003.0065的圖片(20020030065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7張
登錄號:2002.003.0065的圖片(20020030065_P002.tif)(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7張
登錄號:2002.003.0065的圖片(20020030065_I001.jpg),第3張,共7張
登錄號:2002.003.0065的圖片(20020030065_I002.jpg),第4張,共7張
登錄號:2002.003.0065的圖片(20020030065_I003.jpg),第5張,共7張
登錄號:2002.003.0065的圖片(20020030065_I004.jpg),第6張,共7張
登錄號:2002.003.0065的圖片(20020030065_I005.jpg),第7張,共7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2.003.0065

尺寸:14 x 13.2 x 27.4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類別一:器物類,宗教禮俗,神像及象徵物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民間信仰、土地公、伯公、傳統工藝
文物描述:1.本物件為木雕貼金福德正神神像,因煙燻褪色呈烏黑狀,剝落處可見⽩⾊底漆;頭戴員外帽,慈眉祥目,雙眼微闔,長鬚及胸。兩肩、腹部與雙膝處飾以團壽陽紋,右手托元寶,左手掌平放於座椅扶手,坐於圈足椅中,足下踩腳踏墊,並有一高臺與座椅連成一體,人物、配件、底座一體成形。
2.福德正神一般稱為土地公,民間稱為福德爺、土地公伯、后土、福神,客家人則稱為伯公,乃掌管土地之神。在臺灣到處皆可看到土地公廟,所以有「田頭田尾、土地公」之俗諺;隨時代環境的改變,其神格也逐漸轉為多元化,祂不僅是土地的守護神,由於祂能使人們豐收致富,而轉化為財神。
參考資料:王建旺,2003。臺灣的土地公,頁:64。臺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9
編目日期:2020/11/06
已瀏覽清單
藏品(南投廳埔里社堡牛眠山庄第62番戶1281番地警第63號戶長孫他番之戶口調查表單乙)的圖片
藏品(餐具組圓型)的圖片
藏品(中山大學圖書館鑽孔位置圖)的圖片
藏品(一九三九年(民國二十八年)七月至一九四○年(民國二十九年) 二月孔專員入藏收電)的圖片
藏品(黃則修攝祭日的夜晚)的圖片
藏品(生蕃屋商店發行臺北新公園博物館及檳榔樹林)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