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尖鋤
登錄號:2002.005.0021的圖片(20020050021_I001.jpg)(),第1張,共6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2.005.0021的圖片(20020050021_I001.jpg)(),第1張,共6張
登錄號:2002.005.0021的圖片(20020050021_P001.TIF)(),第2張,共6張
登錄號:2002.005.0021的圖片(20020050021_P002.TIF)(),第3張,共6張
登錄號:2002.005.0021的圖片(20020050021_P003.TIF)(),第4張,共6張
登錄號:2002.005.0021的圖片(20020050021_P004.TIF)(),第5張,共6張
登錄號:2002.005.0021的圖片(20020050021_I002.jpg)(),第6張,共6張

登錄號:2002.005.0021

尺寸:31.9 x 21.7 x 5.1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1945-(二戰後)
推測年份(西元):1895~2002
類別一:器物類,產業,農業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掘仔、尖鋤、尖頭鋤、尖嘴、山地鋤、農具
文物描述:本文物為尖鋤,又稱掘仔、尖頭鋤、尖嘴、山地鋤。以鐵製尖形鐵片與木柄構成,為鋤頭的一種,頭尖,因此又稱尖頭鋤、尖鋤。為整地工具,常於山間或未墾石礫地使用,又稱山地鋤。主要用於鬆土、挖洞。插甘蔗時,常用掘仔挖洞,所挖孔洞,大約可插一根甘蔗大小。本件掘仔鐵件後端收為D字型鐵箍,木柄直接穿過鋤頭面,鐵箍與木柄中間塞木片與鐵片以固定兩者,為清代至今漢式傳統鋤頭作法。
參考資料:簡榮聰,1994。 臺灣傳統農村生活與文物。南投市:臺灣省文獻會。
編目者:委託編目平英堂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6/02/25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