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臺南安平鹽田天日鹽採鹽狀況
登錄號:2002.007.0957的圖片(20020070957_I001.jpg)(CC BY),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2.007.0957的圖片(20020070957_I001.jpg)(CC BY),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2.007.0957的圖片(20020070957_I002.jpg)(CC BY),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2.007.0957

尺寸:14 x 8.8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明信片,其他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觀光、旅行、繪葉書、鹽業、萬國郵政聯盟
文物描述:1. 本物件為以臺南名所鹽田天日鹽採鹽狀況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為採鹽狀況黑白照片,影像中為阡陌交錯向遠方延伸的鹽田,右側有前後兩個圓形內含水的人工水池,並有一戴斗笠的人影站在水池邊,其前方擺有鹽畚箕,左方有一疑似為女性的人影站於鹽田中,其前方亦有擺放鹽畚箕,影像右上方標註「(台南名所)」、「鹽田」、「天日鹽採鹽狀況」、「(安平)」。背面為空白明信片橫式書寫面,右上方正方形方框為郵票黏貼處,右側有「郵便はがき」,上方有「UNIONPOSTALE UNIVERSELLE」、「CARTE POSTALE」,中間有一分隔線。
2.臺灣的製鹽最早可追溯至元朝,《島夷志略》中曾提及臺灣原住民煮海水為鹽,而真正成為製鹽產業則為明鄭時期,陳永華於西元1665年在臺江內海地區開闢鹽田,引海水入田,並由日曬,此後便開啟了臺灣西部地區的曬鹽史。此一曬鹽法又被稱為天日曬鹽,即利用陽光使海水蒸發結晶成鹽,此製鹽法盛行於臺灣西南部沿海,最關鍵因素為蒸發量,因此較適用於乾濕季分明之南部地區,今臺灣鹽田已轉為觀光用途。
參考資料:1.余光華,2011。臺灣的鹽業發展,科學發展月刊,457:80-83。
2.陳柏志,2007。臺灣鹽業文化景觀之研究-以七股鹽場為例。桃園:中原大學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3.陳丁林,2004。南瀛鹽業的發展與回顧,南瀛文獻,3:93-114。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4
編目日期:2018/09/20
瀏覽過這件藏品的人,也瀏覽過
藏品(椰子樹與轎子)的圖片
藏品(臺北生蕃屋本店印行臺中行啟紀念館)的圖片
藏品(臺南孔子廟大成殿)的圖片
藏品(臺南名所安平鹽田天日鹽採鹽狀況)的圖片
藏品(臺北生蕃屋本店印行高雄風景旗後)的圖片
藏品(下淡水溪橋樑)的圖片
藏品(范將軍與謝將軍)的圖片
藏品(臺南公園噴水池附近)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