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號:2003.001.0610
尺寸:37.6 x 12.3 x 4.1cm
歷史分期:1945-(二戰後)
類別一:器物類,產業,農業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農業、農具、農耕、牲畜、放牧
文物描述:1.本物件為牛鈴,金屬材質。該物件為11個金屬鈴噹,以1條鐵鍊串起圓圈。金屬鈴噹的外觀可見圖騰刻痕,整體外觀有鏽蝕痕跡。本物件10個鈴鐺較為常見,唯獨1個較大的喇叭形鈴鐺較為少見。
2.臺灣農業的開展最早可以追溯至荷治時期,至明鄭、清領時期,隨著水利設施大量構築及建設,農業型態及工具亦隨之改變。牛鈴使用方式為繫於牛隻頭頸部,多為成串物品,其材質多為銅製、錫製,外觀多刻有圖示及文字,以增加美感亦附帶吉祥含意。
參考資料:1.簡榮聰,1992。臺灣傳統農村生活與文化,頁:6-9。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簡榮聰,1991。臺灣客家農村生活與農具 傳統客家農具與農家生活初探,頁:4-6。臺中:中華民國臺灣史蹟研究中心。
3.羅永昌,2008。臺灣常民文物圖錄,頁:15。臺北:唐山出版社。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A
編目日期:2019/11/12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