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號:2003.001.0638
尺寸:23.9 x 16.5 x 28.8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
類別一:器物類,宗教禮俗,神像及象徵物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開心尊者、布袋和尚、傳統工藝、妝佛
文物描述:1.本物件為木雕加彩彌勒佛神像,因風化而嚴重剝落退色;現出家相,外袍衣著寬鬆,衣襟敞開袒胸露腹,乳頭及肚臍刻畫明顯,呈踞坐姿,左手持串珠搭左膝,右手按右腿,面帶微笑,左腳露出,右腳被衣覆蓋;方形木製臺坐,也有剝落情形。
2.彌勒佛為十八羅漢之一,也稱為布袋尊者;乃五代的一位高僧,法名契此,又號長汀子,明州奉化(今浙江)人。以神異著稱,常用杖背負一只布袋遊人人間,故稱為布袋和尚。
3.十八羅漢係由十六羅漢演變而來,十六羅漢是釋迦牟尼佛的得道弟子,佛教傳入中國後衍生為十八羅漢。隨著佛教渡海來臺,十八羅漢逐一被命為漢人名字,化身為中國歷史上的高僧祖師,融入道教與民俗信仰,並隨觀世音菩薩被供奉在寺廟的左右壁間。十八羅漢每尊的塑像造形與姿態表情各異,雕塑手法古拙質樸,意隨興至率性隨意;或立姿、或坐姿,赤足露背,臥山林,怡然自得。
參考資料:1.劉文三,1976。臺灣宗教藝術,頁:62。臺北市:雄獅圖書。
2.陳清香,2005。臺灣佛教美術的傳承與發展,頁:332。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9
編目日期:2020/11/06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