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號:2003.001.0909
尺寸:55 x 51 x 26cm
歷史分期:1661-1683(鄭氏時期),1683-1895(清代),1895-1945(日本時代),1945-(二戰後)
推測年份(西元):1661~1970
年代描述:雍正年間起始有精緻竹器輸入,1960、1970年代塑膠製品普及,大眾對竹器需求日少,使得竹器等傳統器具逐漸沒落消失。以上作為推估依據
類別一:器物類,建築與居處空間,其他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臺灣
關鍵詞:籮筐、農具
文物描述:1.本件籮筐,竹製,為上下稍窄,中腹稍胖的圓桶造型,籮筐底部以三角孔編法,並編有圈足,再以三枝竹片交疊補強,筐身則編成六角形孔洞狀 ,並加繫綠色塑膠繩以利挑擔之用,口緣採輪口收邊法,使筐身更加牢固耐用,筐身與筐底都為大孔目,通常用來盛裝較輕的物品,如裝運蔬菜之用。
2. 臺灣因竹材取得容易,臺灣原住民及明朝起移入的漢民便已有自製簡單的竹器用品,隨後陸續有竹製品從中國輸入販賣,至清朝光緒初年,已有臺南竹仔街、嘉義竹街、鹿港竹篾街等竹材、竹器店聚集成市的形成。
參考資料:1.竹藤藝,傳統工藝數位博物館,https://crafts.ncfta.gov.tw/home/zh-tw/Bamboo1 (瀏覽日期:2020/10/19)。
2.工藝基因庫:竹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https://www.ntcri.gov.tw/dnatypelist_196_10.html (瀏覽日期:2020/10/19)。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C
編目日期:2020/12/16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