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米米白地彩繡喜上梅梢紋菱形肚兜
登錄號:2003.008.0253的圖片(20030080253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5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3.008.0253的圖片(20030080253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5張
登錄號:2003.008.0253的圖片(20030080253_P002.tif)(CC BY),第2張,共5張
登錄號:2003.008.0253的圖片(20030080253_P003.tif)(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5張
登錄號:2003.008.0253的圖片(20030080253_I001.jpg)(),第4張,共5張
登錄號:2003.008.0253的圖片(20030080253_I002.jpg)(),第5張,共5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3.008.0253

尺寸:57.6 x 47.5 x 3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1895-1945(日本時代)
類別一:器物類,生活衣飾與用品,衣裳帽履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喜上梅梢紋、蝶紋、鎖繡
文物描述:1. 此件肚兜為菱形,正反面均為米色布,有些許污漬。刺繡技法上,結合鎖繡、緞面繡、套針等技法,讓紋樣富層次感。紋樣方面,圍頸部分繡有蝶紋,肚兜兩側繡喜鵲立於梅梢上,腰側繡蝶紋,圍腹口袋蓋片部分中央繡飛鳳,兩側繡雀鳥,口袋部分則繡兩隻喜鵲立於梅梢上對望。鳳凰為瑞獸,蝴蝶的蝴與福諧音,喜鵲立於梅梢寓意喜上眉梢,故此件肚兜充滿喜慶意涵。此本件肚兜源於臺中霧峰,下方呈圓弧狀。
2. 肚兜出現時間不會晚於漢代,隨時代形制、名稱均有改變,至清代開始稱作肚兜,臺灣也承襲此一名稱,別名還有抹胸、裹肚、兜兜等,雖然臺灣肚兜源自中國,但是臺灣肚兜通常先將紋樣繡於布片,再縫於肚兜上,裝飾安排上,紋樣多集中在下方口袋與緄邊,此兩點與中國地區肚兜有很大差別。另外,早期肚兜男女老幼都會使用,口袋部分有時會放置香料或藥材,可見肚兜還有香囊以及藥療的功能。
參考資料:1. 戈思明主編,2006。臺灣傳統刺繡之美。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2. 黃光男主編,2004。美麗與吉祥——中國傳統刺繡展。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3. 黃永川主編,1995。國立歷史博物館珍藏臺灣早期民間服飾。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4. 蘇旭珺,2001。臺灣早期漢人傳統服飾,頁69-71。臺北市:傳藝中心。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8/12/09
瀏覽過這件藏品的人,也瀏覽過
藏品(鋁製日軍九四型水壺)的圖片
藏品(籐盤)的圖片
藏品(籐籃)的圖片
藏品(邵族獨木舟)的圖片
藏品(藤籃)的圖片
藏品(籐籃)的圖片
藏品(籐食籃)的圖片
藏品(不鏽鋼製軍用水壺)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