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達悟族織布機
登錄號:2003.012.0097的圖片(20030120097_I002.jpg)(),第1張,共5張
登錄號:2003.012.0097的圖片(20030120097_I002.jpg)(),第1張,共5張
登錄號:2003.012.0097的圖片(20030120097_P001.tif)(),第2張,共5張
登錄號:2003.012.0097的圖片(20030120097_P002.tif)(),第3張,共5張
登錄號:2003.012.0097的圖片(20030120097_I001.jpg)(),第4張,共5張
登錄號:2003.012.0097的圖片(20030120097_I003.jpg)(),第5張,共5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3.012.0097

尺寸:67.5 x 20.3 x 58.4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類別一:器物類,產業,染色紡織編織
創作者/製造者:達悟族(雅美族)
製造地:採集地臺東蘭嶼紅頭
關鍵詞:臺灣原住民、達悟族、Tao、雅美族、Yami、水平背帶織布機、紡織
文物描述:1. 達悟族織布機,共1組16件,配件包括腰帶1條、布卷2支、打棒1支、隔棒2支、綜桄棒7支、絞線桿1支、經卷1支、開口輔助棒1支。本件原始購買資料註記採集自臺東蘭嶼紅頭雅美族。
2. 達悟族的織布機與其他臺灣原住民族一樣,使用水平背帶式織布機,達悟語稱之為pikaikayowan。織布機具製作的材料主要取自水藤、厚葉石斑木、臺東龍眼、蘭嶼赤楠、毛柿、黃心柿、泰山竹、欖仁舅等蘭嶼島上野生植物。織布工具包括腰帶、布卷、刀狀打棒、開口輔助棒、綜絖棒、隔棒、固定棒、經卷、緯線整理器、梭子、踩桿等配件。
3. 傳統織布為婦女的工作,織布場所在工作房或主屋的簷廊。織布前先將經卷固定在織布者前方的牆上,腰帶則是繫放在織作者的腰背處,用細繩連接布卷固定,靠腰力將經緯撐直,再用以纏繞緯線的梭子穿入經線夾織花紋,並以刀狀打棒打緊緯線重複製作布匹。傳統衣服材料以麻為主,30年代以後多採棉布為衣,衣服型式包括背心、裙、丁字帶等。
參考資料:1. 李莎莉,1998。傳統‧意義‧圖說─臺灣原住民的衣飾文化,雅美族,頁340-347。臺北:南天書局。
2. 陳奇祿、徐瀛洲,1994。臺灣山胞物質文化傳統手工技藝之研究(雅美、布農二族),內政部專題委託研究計畫報告,122-124頁。(未出版)
3. 雅美族織布機暨組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民族典藏知識單元。http://digimuse.nmns.edu.tw/DigiMuse/NewModule.aspx?ObjectId=0b0000018021e3bb&ParentID=0b0000018021e2d2&Type=&Part=&Domin=a&Field=et。(瀏覽日期2013/09/16)
編目者:葉前錦
編目日期:2013/09/26
瀏覽過這件藏品的人,也瀏覽過
藏品(主柱)的圖片
藏品(椰殼匙)的圖片
藏品(羊角)的圖片
藏品(方形斜角無柄雕花餅印)的圖片
藏品(陶壺)的圖片
藏品(木盤)的圖片
藏品(木雕羊)的圖片
藏品(船身)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