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書籍散頁〈當少年飛兵歸來〉
登錄號:2003.049.0071的圖片(20030490071_I001.jpg)(),第1張,共1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3.049.0071的圖片(20030490071_I001.jpg)(),第1張,共1張

登錄號:2003.049.0071

尺寸:12.3 x 17.7cm
外文名稱:少年飛行兵帰鄉すれば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書籍,教育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少年飛行兵、書籍插畫、太平洋戰爭
文物描述:1.此件為書冊中散落的一個頁面,中間為一幅水彩繪製的圖像,四周留有空白邊框,頁面右側邊緣處有裝訂散落的缺損與毛邊痕跡,因年代久遠,頁面呈現些微泛黃的狀態。圖像內容為一名身著黑色軍裝的青年,站在懸掛日本國旗的屋前,兩旁站著雙親,向眼前一群可能是村人的男女老幼們舉手致敬,村人當中有揮手致意,有微笑以對,有向小孩介紹說明等的姿態,小孩中有手持日本國旗者。整體呈現出軍愛民,民敬軍的融合氣氛。圖像上方有幾行文字,大意為︰「如果少年飛行兵返鄉/實際上我的身體碎片一定是想化成散落的海鷲,翱翔在天空中/如有拾到另外的碎片,就拜託你了」。
2.1930年代,日本興起軍國主義,開始積極地推動培養軍事人才,「少年飛行兵」便是其在航空教育方面的政策之一,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臺灣也不例外。當時小學老師常會拿一些關於航空方面的「繪本」與相關的課外讀物給學生閱讀,尤其自1933年「少年航空兵制度」實施以來,相關的書籍便逐漸增多。此頁面上的圖像上與文字,應屬推廣少年航空教育讀物的頁面。
參考資料:1. 曾令毅,2006。日治時期臺灣少年飛行兵之研究:以特攻隊員劉志宏(泉川正宏)為例,臺灣史學雜誌2:195-235。臺北:臺灣歷史學會。
2. 林呈蓉,2010。皇民化社會的時代。臺北:臺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22/12/21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