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號:2004.007.0084
尺寸:14.8 x 20.6 x 0.2cm
歷史分期: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書籍,政治社會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關鍵詞:反共抗俄、中蘇友好同盟
文物描述: 此物件為書籍〈反共抗俄歌曲集〉,編著者為松青、野林、若水。
此件物件與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中華民國政府基本國策「反共抗俄」相關。在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不斷敗退時,同時向聯合國提出「控蘇案」,內容為控告蘇聯違反1945年二戰戰後中華民國與蘇聯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協助中國共產黨推翻中國政權,後在1952年聯合國通過控蘇案,中華民國於是於隔年1953年廢止「中蘇友好同盟」,正式將「反共」與「抗俄」互相聯結,反共抗俄國策於是誕生。此國策不僅在國內有反共革命意義,亦與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抗共產的策略相合。
「反共抗俄」國策以教育、媒體宣傳深入當時的臺灣社會,在教育方面則有「俄帝侵華史」的課程,蔣中正於1975年出版的《蘇俄在中國》一書更是立刻成為各級學校的必備教材。另在媒體方面則有「印製品加印反共抗俄宣傳標語辦法」的法律為依據,使得各種「殺朱毛」、「消滅共匪、驅逐俄寇」的反共抗俄標語充斥在臺灣社會各個角落。此外也以各種法律跟條例監控、利誘民眾貫徹「反共抗俄」國策。此國策直到1960年代中蘇關係交惡,反共與抗俄才被拆開,而在1991年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反共政策也成為歷史。
參考資料:林果顯,2009。一九五〇年代反攻大陸宣傳體制的形成。臺北:政治大學歷史系研究所博士論文。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