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黃金田繪《乩童起駕敕符道》
登錄號:2004.019.0064的圖片(20040190064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1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4.019.0064的圖片(20040190064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1張

登錄號:2004.019.0064

尺寸:91.7 x 91.6 x 0.5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推測年份(西元):1999~2004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藝術圖像,生活與民俗
創作者/製造者:黃金田
製造地:南投
關鍵詞:民俗畫、黃金田、乩童、起乩
文物描述:1.黃金田所繪民俗畫《乩童起駕敕符道》,描繪眾人問事時,乩童起乩的情景。畫作題跋為「乩童起駕敕符道,黃金田畫」。
2.推測畫作年代為1999至2004年間,黃金田開始繪畫民俗畫至本館購藏期間所繪。
3.乩童,是民間宗教活動中不可或缺的要角,也是人與鬼神間的靈媒之一。一般而言,乩童是要傳達神明的旨意,藉由「起乩」來讓各路神明附靈其上,藉此來解答疑惑或是傳達神意。
乩童是藉由聲形動作的改變,表示神明附身與否?圖中穿著紅肚兜的乩童,可能就是三太子附身。由於神明個性不同,問事者必須投其所好,例如要請三太子時,便要準備一些糖果餅乾、玩具童玩等,比較容易請到。原本已是大人的乩童,突然聲如孩童,像孩子般玩著玩具,便表示三太子已經附身。這時,一旁的信眾則可開始問事,乩童除了口語上的回答,還會以朱砂筆畫「符」,作為法力的象徵。一旁的「桌頭」便會解釋乩童的所言所行,並教導信徒這張符的用法;不管是帶回張貼,或是燒成符水來飲用、擦拭,無非是希望能藉此消災解厄。
另外,乩童還會在起乩時以各式法器自殘來證明神明附身,例如用長一至三吋的針,穿過自己的臉部或四肢的肌肉,這叫做「插五針」;或是用鯊魚劍、刺球等種種法器,猛敲猛槌自己的肉軀,叫做「破肩頭」,這些舉動常常弄得自己滿身是血,旁人也看的觸目心驚。不過,乩童本身卻似乎不感到痛苦,這或許就是神力護體的最佳展現。
參考資料:呂理政主編,2006。臺灣生活圖曆:黃金田民俗畫‧現代當令事典,頁:70-71。臺北:遠足文化。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3/08/19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