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黃金田繪《同心協力三合一》
登錄號:2004.019.0156的圖片(20040190156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1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4.019.0156的圖片(20040190156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1張

登錄號:2004.019.0156

尺寸:79.8 x 78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推測年份(西元):1999~2004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藝術圖像,生活與民俗
創作者/製造者:黃金田
製造地:南投
關鍵詞:民俗畫、黃金田、編草繩、傳統工藝
文物描述:1.黃金田所繪民俗畫《同心協力三合一》。畫作題跋為「同心協力,三合一,黃金田畫」。
2.推測畫作年代為1999至2004年間,黃金田開始繪畫民俗畫至本館購藏期間所繪。
3.當取得黃麻的外皮後,這是便要開始製繩了。首先要將黃麻皮放在日頭下曬乾,然後將其浸水、再用木槌敲打,主要便是希望原本乾硬的皮能鬆軟,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它的韌度。
基本工作完成之後,我們可看到畫面的最右邊有兩人正拉著繩子,這便是「打單繩」,可說是製繩的第二個步驟。這就是將剛剛處理過的黃麻皮接在一起,搓揉成細長的麻皮線,等到長度相同的麻皮線搓製完成後,便可進入最後階段,也就是打三股繩。這時需要一個特製的機器「繩架枘柄」,這種木製的器具是專門用來「打索」,最前端是木架,由人坐在板凳上並固定住,上面有三頭可以綁住三條麻皮線。這三條線則拉至另一端,這個人用手腳夾住一根特製木條,中間還有一個可轉動的把手,把手前端是一金屬鉤鐶,即是用來綁住三條麻皮線。如何讓三條線合而為一,這時必須靠中間拿著「索仔錘」的人了,索仔錘裡面有三道溝槽,用來結合三條麻皮線。所以中間這個人一開始會先站在拿木條這邊,利用索仔錘將麻皮線扣在溝槽內,持木條者也開始轉動把手,使三條麻皮線能絞成一條。隨著線愈打愈長,中間的人也愈向木架處移動,等到他移動至木架處這端時,一條麻繩便正式完成。
由此可知,一條毫不起眼的麻繩,可是要在眾人同心協力之下,才能成為一條堅韌耐用的麻繩。
參考資料: 張君豪。本館委託「黃金田民俗畫圖說撰寫計畫」。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3/12/30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黃金面具)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