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號:2004.028.0378
尺寸:15.1 x 11.6 x 36.6cm
歷史分期:1945-(二戰後)
類別一:器物類,飲食用具,飲食用具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瓶子、保溫、杜瓦瓶
文物描述:1.本物件是高度約30公分的保溫瓶,配件保存良好,除了瓶身之外,尚有金屬蓋及橡木蓋,保溫瓶應為不銹鋼製,整體並無太多傷痕,但仍有髒汙現象。配件橡木蓋是為了防堵熱能溢出的第一層蓋子,拿掉後會有藍色膠膜,第二層蓋子則是金屬蓋。該保溫瓶呈現圓柱形,約略四分之一處瓶身開始往上方凸起,整體呈現「凸」字形,瓶身一側有提把便於攜帶。
2.保溫瓶是在1892年,由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詹姆斯‧杜瓦所發明的,其根據熱傳遞的原理而製成,總共設計了三個能阻隔熱能傳遞的機制,第一個就是真空夾層的外殼、第二個是在夾層的層壁上鍍銀,第三個就是以絕熱材質做的瓶蓋,三種設計皆能降低能量以傳導方式的流失。臺灣最常見的應是膳魔師、象印跟虎牌三大品牌,膳魔師於1904年建立,為美國製、象印於1918年建立,為日本製、而虎牌則於1923年建立,也為日本製。日治時期,受到日本政府影響,保溫瓶前期皆由日本進口。1930年,臺灣開始推展工業化,物資主要從軍需出發,1937年開始,為維持社會安定,民生工業自給率的提升成為政策之一,同時因為戰爭時期,船舶多被徵用,影響商品進口,臺灣開始展開進口替代,像是石灰、電池、皮、漆器等物,皆由臺灣本地製造,保溫瓶也在此時期改為臺灣製造。
參考資料:1.魏孝威,2006。城市科學,頁:23。中國香港:星島出版有限公司。
2.高淑媛,2016,臺灣工業史,頁:164-165。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9
編目日期:2020/07/01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