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西班牙8里爾銀幣
登錄號:2004.028.0902的圖片(20040280902_I001.jpg)(),第1張,共5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4.028.0902的圖片(20040280902_I001.jpg)(),第1張,共5張
登錄號:2004.028.0902的圖片(20040280902_P001.tif)(),第2張,共5張
登錄號:2004.028.0902的圖片(20040280902_P002.tif)(),第3張,共5張
登錄號:2004.028.0902的圖片(20040280902_P003.tif)(),第4張,共5張
登錄號:2004.028.0902的圖片(20040280902_I002.jpg)(),第5張,共5張

登錄號:2004.028.0902

尺寸:4 x 4 x 0.3cm
歷史分期: 1736-1796(清代-乾隆), 1796-1821(清代-嘉慶)
推測年份(西元):1804~1804
類別一:器物類,商業財產,貨幣
製造地:西班牙王國
關鍵詞:西班牙、里爾、銀幣、亞洲、佛頭銀
文物描述:西班牙卡洛斯四世國王(Carlos IV,1788-1808年)時期製作的8 里爾(real)銀幣,產製地在西班牙王國。里爾銀幣在西班牙菲利浦二世〜卡洛斯四世(Felipe Ⅱ〜Carlos IV)時期流通,為西班牙在菲律賓建立據點後,歐洲人在東方使用的通貨,荷蘭也使用。當時從西班牙的殖民地,至南亞各地的西班牙、葡萄牙人的通商地域,都流通這種貨幣。臺灣也有流通,到清代也一直延續使用。里爾幣值有1/2 里爾、1里爾、4里爾、8里爾等,目前市場較常見為8里爾。一個8里爾銀元大約重27餘克,一兩約重37餘克,折算下來大概是8里爾銀元折7錢2分(紋銀一兩),所以當時漢人用所謂「七二銀」來泛指重七錢二分的銀幣。當時使用這種銀幣的閩南人直接將里爾此外來語轉化稱呼為「鐳」。清代《廈門志》也寫道:「又有紅銅鑄者,中肖雌虎,名曰鐳,以當錢文之用」。現在新加坡的福建人稱呼錢就叫「鐳仔」。對於外國來的「洋錢」、「番銀」,民間自然看不懂幣面上的洋文,故常用幣面上圖案來稱呼。例如西班牙銀幣除稱為「鐳」之外,大概在18世紀後所鑄的銀幣上,因幣面印刻國王像,看起來像佛頭,被臺灣人稱呼為「佛銀」、「佛頭銀」、「佛面銀」、「佛首銀」等。除了「佛銀」稱呼外外,還有「雙柱」。所謂「雙柱」是西班牙銀元的幣面印刻有二個柱子,頗像蠟燭,故俗稱「雙柱」。
參考資料: 此錢幣年代按館內年代分級原則,是列為2A級。惟此種錢幣在市場上並非稀有罕見,且無直接證據證明此件錢幣曾在臺灣流通使用過,因此建議調降為2B級藏品。
編目者:石文誠
編目日期:2013/07/30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38 EMERALD BUDDHA TEMPLE BANGKOK THAILAND)的圖片
藏品(汕頭話的一種形容詞)的圖片
藏品(34水前寺名明信片)的圖片
藏品(銀質鎏金鳳冠)的圖片
藏品(犒賞)的圖片
藏品(白星笛鯛)的圖片
藏品(匏絲瓜器)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