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臺北帝國大學出版《臺北帝國大學第一回海南島學術調查報告》
登錄號:2004.028.3672的圖片(20040283672_I001.jpg)(),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4.028.3672的圖片(20040283672_I00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4.028.3672的圖片(20040283672_I002.jpg)(),第2張,共2張

登錄號:2004.028.3672

尺寸:19.6 x 26.7 x 3.9cm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推測年份(西元):1940~1940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書籍,教育
關鍵詞:日治、臺大、南進政策
文物描述:  此書名為《臺北帝國大學第一回海南島學術調查報告》紀錄1940年臺北帝大派員赴海南島進行科學調查之階段性成果。
  1940年代,臺北帝國大學針對海南島共組織了兩次的學術調查活動。第一次在1940年,共分生物學、農學、地質學三班;第二次在1942年,分經濟與民族關係、理農學、農藝化學三班。另外在其他的南方調查部分,於1943年增設兩所南方研究機構。
  海南島的佔領與建設主要起於日本對外擴張的理論之一:「南進論」。日本的對外侵略理論始於江戶幕府末年,當時被捕入獄的著名學者吉田松陰為因應西力東漸,提出「北割滿州之地,南收臺灣」的侵略思想以富國強兵,並影響其門下弟子高杉晉作、木戶孝允、伊藤博文、山縣有朋這些明治政府重臣。二戰前日本對歐亞大陸侵略的「北進論」與東南亞侵略的「南進論」兩者互有競爭,後在1941年4月日本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以及為獲得東南亞的資源,導致「南進論」成為日本的主要擴張策略(葉碧苓。2007。15-18)。
參考資料:葉碧苓,2007。臺北帝國大學與日本南進政策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福順宮廣澤尊王十三太保令牌)的圖片
藏品(家庭式神龕)的圖片
藏品(《失控的陪審團》電影海報)的圖片
藏品(六三三轟炸大隊)的圖片
藏品(五色旗)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