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大正天皇詔敕卷軸
登錄號:2004.028.4414的圖片(20040284414_I001.jpg)(),第1張,共1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4.028.4414的圖片(20040284414_I001.jpg)(),第1張,共1張

登錄號:2004.028.4414

尺寸:59.1 x 173 x 2.4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類別一:器物類,政治社教,政治偶像與象徵
關鍵詞:大正天皇、天皇制、日治
文物描述:  此物件為捲軸,為大正天皇詔敕,發佈日期為1912年。此物件的內文共分「詔敕」、「敕諭」兩部分,附有大正天皇肖像一幅。
  此物件提及的大正天皇,為日本的第123代天皇,名為嘉仁,由明治天皇以及後宮女官權典侍柳園愛子所生,出生之時患有疾病,並影響到他之後擔任天皇的狀況,在位期間發生民間的抗議,為第一次護憲運動,最終引起「大正政變」,促使「大正民主風潮」興起。大正天皇在位後期患病,並在1921年改由後來成為昭和天皇的皇太子裕仁親王攝政,最終於1926年去世。
  日本的天皇體制,為日本的國家精神象徵。日本的政治自西元7到8世紀開始,便逐漸產生天皇不親政的政治體系,政治交由實際掌權者統籌,如平安時期的掌權大臣或是由武士階級組成的幕府,因此不真正治理國家的天皇體系,儘管歷經了許多政治權力的變動,依然被每任的統治者保存下來。直到1868年的大政奉還,這才建立標榜天皇親政的明治政府,但實際上大部分的政治權力依然把持在扶持天皇上位的薩摩、長州勢力手中,而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新憲法訂定「象徵天皇制」,天皇再次成為僅僅是日本民族精神象徵的存在。
參考資料:陳鵬仁,2004。日本歷代天皇略傳,頁:264-275。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