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號:2004.028.5214
尺寸:12.1 x 0.6 x 0.6cm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1945-(二戰後)
推測年份(西元):1945~2008
類別一:器物類,醫療衛生,器材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溫度計、汞、醫療器材
文物描述:1.本件水銀玻璃體溫計,玻璃管身呈三稜柱形,體溫計末端的盛裝水銀的玻璃球則為短圓柱形,玻璃管內徑非常細小,內徑連接水銀球管頸處又更加狹窄,以防止體溫計使用後水銀柱自動下降,在三稜柱2個短面交界處印有刻度,玻璃三稜柱較寬的底面染成黃色,以利於讀取溫度,刻度由60起標到200,每4格刻度標示數字便增加20,刻度兩端分別註明「C」及「1/5」,表示此溫度計每一格刻度為0.2度攝氏溫度。
2.水銀體溫計,由玻璃製成包含水銀球及水銀柱的溫度計,利用水銀熱脹冷縮的原理來測量溫度。末端水銀球會隨測量部位不同有不同形狀和大小,例如量口溫或腋溫的水銀球呈細長型、量肛溫的水銀球則較短而圓。因價格便宜、體積小巧,使用方便且示溫準確,1867年英國醫生Thomas Allbutt發明僅3英吋長,醫用體溫計,因小巧且讀取方便,被醫界廣泛使用,為現代水銀體溫計的原型,,惟水銀是有毒物質,對人體及環境有危害,已被淘汰不再使用,臺灣於2008年禁用。
參考資料:1.吳秋儒,2011。藥品宅急便—「寄藥包」之研究。新北:淡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2.賴珮瑜,2011。居家中毒怎麼辦? : 預防中毒手冊,頁:30-31。臺北:行政院衛生署暨臺北榮民總醫院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
3.技術原理,昶特公司網站,http://www.atlantis.tw/technology_view.php?cid=2638&news_id=296(瀏覽日期:2021/05/28)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E
編目日期:2021/07/29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