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淡綠色透明玻璃煤油燈
登錄號:2004.028.6171的圖片(20040286171_I001.JPG)(),第1張,共8張
登錄號:2004.028.6171的圖片(20040286171_I001.JPG)(),第1張,共8張
登錄號:2004.028.6171的圖片(20040286171_I002.JPG)(),第2張,共8張
登錄號:2004.028.6171的圖片(20040286171_I003.JPG)(),第3張,共8張
登錄號:2004.028.6171的圖片(20040286171_I004.JPG)(),第4張,共8張
登錄號:2004.028.6171的圖片(20040286171_I005.JPG)(),第5張,共8張
登錄號:2004.028.6171的圖片(20040286171_I006.JPG)(),第6張,共8張
登錄號:2004.028.6171的圖片(20040286171_I007.JPG)(),第7張,共8張
登錄號:2004.028.6171的圖片(20040286171_I008.jpg)(),第8張,共8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28.6171

尺寸:10.8 x 7.9 x 15.8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類別一:器物類,建築與居處空間,照明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煤油、照明、燈具
文物描述:1.本件淡綠透明玻璃煤油燈可分為煤油壺與燈芯座2部件。煤油壺通身以淡綠色透明玻璃製作,外型呈細口短頸,口緣以帶有螺旋線槽的鐵片包覆,滑肩,器身中段束腰,由肩部至底緣處帶有C形立環,方便持拿移動。燈芯座為鐵製,頂面呈圓柱形,內置中空管夾固棉繩燈芯,藉由底緣一側的長桿旋鈕控制燈芯上下,藉此間接調整火光大小。燈芯管周圍帶有環形三葉形立腳,可與燈罩夾合固定。下半部器身帶有緻密的鏤空孔洞,可幫助空氣對流。燈芯座整體外觀呈現鐵金屬生鏽後的紅褐色澤。本件煤油燈並非完整物件,尚缺燈罩。
2.臺灣在電器燈具尚未普及之前,多使用煤油燈具作為夜間室內照明。煤油在臺灣又稱臭油或番仔油,為當時最為經濟的照明燃料,普遍可在雜貨店購買,其缺點為燃燒時產生的黑煙與臭味。
參考資料:油燈,臺灣民俗文物辭典。http://dict.th.gov.tw/term/view/369(瀏覽日期:2020/06/20)。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C
編目日期:2020/08/28
瀏覽過這件藏品的人,也瀏覽過
藏品(臺灣文化協會第三回霧峰夏季學校照片)的圖片
藏品(張德輝民國61年元旦與豐原鎮公所民政科人員合照)的圖片
藏品(「SEKONIC 80P」八釐米低電壓放映機組)的圖片
藏品(翡冷翠)的圖片
藏品(張德輝民國54年4月4日豐原鎮長就職周年紀念合照)的圖片
藏品(印緬戰鬥:總司令黃杰)的圖片
藏品(臺中師管區步3團第8連炮2班第5期補充兵行軍霧峰留影)的圖片
藏品(朝日新聞社出版《朝日畫報》第41卷第16號總號1318號)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