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大日本雄辯會講談社〈大東亞共榮全景地圖〉
登錄號:2005.002.0099的圖片(20050020099_P001.tif)(CC BY),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5.002.0099的圖片(20050020099_P001.tif)(CC BY),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5.002.0099的圖片(20050020099_P002.tif)(CC BY),第2張,共2張

登錄號:2005.002.0099

尺寸:53.7 x 76.8cm
外文名稱:大東亞共榮パノラマ地圖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準確日期:1941/01/01~1941/01/01
年代描述:昭和16年1月1日發行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地圖,日治時期主題地圖
創作者/製造者:中央地圖研究所製圖、大日本雄辯會講談社發行
製造地:日本東京
關鍵詞:東亞、新聞地圖、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東亞共榮圈
文物描述:〈大東亞共榮全景地圖〉(大東亞共榮パノラマ地圖),為《少年俱樂部》第二十八卷第一號附錄,東京高等師範學校教諭佐藤保太郎監修,中央地圖研究所製圖,原一司畫,編輯兼發行人須藤憲三,印刷人日永悌三,印刷所有恒社,發行所大日本雄辯會講談社,1940年12月8日印刷,1941年1月1日發行。
繪製範圍為東亞,以中國、日本及東南亞為主體。1940年8月,日本開始提出「大東亞共榮圈」的構想,把日本帝國、滿洲國、中國、東南亞、印度、乃至俄國遠東區與紐澳都劃入「大東亞」的範圍,並隱含由日本支配,控制其資源的意圖。本圖做於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日本帝國領土為紅色,「共榮圈」各地(日本帝國領土以外)都標注物產,做具象描繪,地形也用美術圖的方式展現。無經緯度,地圖上方指北。附圖為「世界地圖」、及「在留日本人數」日本人居留東亞地區人數,以人物圖繪大小呈現日本人居留滿洲國、北支那、中支那..等地人數情形。本圖目標對象為青少年,繪圖風格較為漫畫式。
參考資料:林春吟,2012。《日本植民地期台湾の地図に関する研究-地図作製事業の検討を中心に-》。京都大學人間環境學博士論文。
編目者:委託編目黃清琦
編目日期:2014/03/21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