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號:2005.010.0159
尺寸:34.7 x 32.6 x 2.2cm
歷史分期:1945-(二戰後)
推測年份(西元):1950~1970
類別一:器物類,醫療衛生,藥品
創作者/製造者:綜合藥品配置部
製造地:臺灣
關鍵詞:放藥包、西藥、成藥、藥包袋仔
文物描述:1.本件綜合藥品配置部「仙桃」寄藥包,共一組7件,包含藥品紀錄單1張、安東「克風錠」2包、特力「咳利鎮」1包、特力「痛你好」1包、新原「濟眾水」1瓶及「安寧」軟膏1條等6包藥品。六包藥品皆用透明塑膠袋密封保存,藥品紀錄單及厚質透明塑膠袋組合成寄藥袋,用來承裝寄放藥品,透明袋上一角有一孔可穿繩吊掛牆上。
2.臺灣的寄藥包源自日本的「家庭配置」售藥制度,日治時期傳入臺灣。寄藥袋裡承裝各式家庭常見成藥,透過臺灣總督府衛生課認可的製藥所或藥房的派遣員將走訪城鄉,將寄藥袋寄放於各個家庭提供緊急治療時使用,並定期到府結帳與更換過期藥品,因為使用方便,價格合理,二戰後仍盛行,至1970年代臺灣醫療普及後逐漸式微。
3.日治時期及二戰後初期寄藥袋為紙製,後期因為消費形態改變,寄藥次數減少,改為寄放罐裝或盒裝藥品,故逐漸演變改為更大的透明袋或其他提袋帶來承裝藥品。
參考資料:吳秋儒,2011。藥品宅急便—「寄藥包」之研究。新北:淡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E
編目日期:2021/07/29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