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臺灣日日新報社出版《臺灣日日新報》第10762號1932年(昭和7年)1月1日第11至14版
登錄號:2006.009.0992的圖片(20060090992_I001.jpg)(),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6.009.0992的圖片(20060090992_I00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6.009.0992的圖片(20060090992_I002.jpg)(),第2張,共2張

登錄號:2006.009.0992

尺寸:81.5 x 54.7cm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準確日期:1932/01/01~1932/01/01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報紙,日治時期
創作者/製造者:日日新報社
關鍵詞:御用報紙、臺灣新報、臺灣新生報
文物描述:  此為1932年(昭和7年)1月1日《臺灣日日新報》第9、10、15、16版,此號為該年的新年版,內容計有〈價值哲學から見た七福神の戶籍調〉(渡邊節治)、〈猿と鷄と臺灣〉(尾崎秀真)、〈大眾小說延壽秘藥〉(三上於苑吉)、〈新年のニコ笑顏 一年中ついけ度い〉(野村博士談)、〈申年の名士〉、〈澎湖島の歌〉(聞善庫)、〈文明開化申年珍聞〉等等,另有各家商業行號的新年祝賀廣告。
  此物件代表的《臺灣日日新報》為臺灣日治時期創辦,並偏向日本官方立場的報紙,也被稱為總督府的「御用報紙」。《臺灣日日新報》並非日治時期最早創辦的報紙,是由1896創辦的《臺灣新報》以及1897年創辦的《臺灣日報》合併而成。其後《臺灣日日新報》與《臺南新報》、《臺灣新聞》共三報被合稱「臺灣三大御用新聞」,同時也是臺灣當時最大的報社,最終在日治末期的1944年將臺北《臺灣日日新報》、《興南新聞》、臺中《臺灣新聞》、臺南《臺灣日報》、高雄《高雄新報》、花蓮《東臺灣新報》五大報合併為《臺灣新報》,而在戰後《臺灣新報》被國民政府接收改為《臺灣新生報》。(何義麟,2015:26-27)
  日治時期的臺灣報紙,就發行機構的性質可分為官、民兩類。在官方方面,有總督府發行的《府報》,以及各州、縣、市、庄等地方政府發行的地方報,如:《臺北州報》。民間方面則有言論親近官方的《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新聞》、《臺南新報》,而貼近民眾立場的報紙則以《臺灣民報》為代表。由於總督府嚴格的出版限制,使得報刊出版門檻甚高,得以籌辦刊物者通常為財團、大型組織或具備豐厚資產者。
參考資料:何義麟,2015。《臺灣日日新報》到《臺灣新生報》,臺灣學通訊,新北市:國立臺灣圖書館,85,頁:26-27。

《臺灣學通訊》編輯委員會編,2015。日治時期的報業發展,臺灣學通訊,85,頁:4-7。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