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長矛
登錄號:20070100007的圖片(20070100007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12張
  
登錄號:20070100007的圖片(20070100007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12張
登錄號:20070100007的圖片(20070100007_0002.jpg)(CC BY-NC),第2張,共12張
登錄號:20070100007的圖片(20070100007_0003.jpg)(CC BY-NC),第3張,共12張
登錄號:20070100007的圖片(20070100007_0004.jpg)(CC BY-NC),第4張,共12張
登錄號:20070100007的圖片(20070100007_0005.jpg)(CC BY-NC),第5張,共12張
登錄號:20070100007的圖片(20070100007_0006.jpg)(CC BY-NC),第6張,共12張
登錄號:20070100007的圖片(20070100007_0007.jpg)(CC BY-NC),第7張,共12張
登錄號:20070100007的圖片(20070100007_0008.jpg)(CC BY-NC),第8張,共12張
登錄號:20070100007的圖片(20070100007_0009.jpg)(CC BY-NC),第9張,共12張
登錄號:20070100007的圖片(20070100007_0010.jpg)(CC BY-NC),第10張,共12張
登錄號:20070100007的圖片(20070100007_0011.jpg)(CC BY-NC),第11張,共12張
登錄號:20070100007的圖片(20070100007_0012.jpg)(CC BY-NC),第12張,共12張
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標本說明:本件藏品為排灣族的長矛,可分為矛頭與矛桿兩部分。矛頭以鐵打製而成,表面呈現黝黑色澤,尾部作套筒樣式,器身呈扁平尖舌樣式。矛桿為木製長桿,前端內削後插入矛頭尾部固定,尾部另外製作鐵製尖錐套筒,可於行走時兼作拐杖使用。矛桿表面帶有雕刻紋飾,由頂端開始分別分段雕刻蹲踞形人像、站立全身人形立像、山羊動物像,以及百步蛇圖樣。其中百步蛇以蛇首向上姿態,捲繞於桿身。本件長矛由於表面帶有百步蛇與人形圖樣等排灣族貴族專屬紋飾,為頭目或貴族於祭儀中所使用的禮器,並非一般日常使用的武器。
長矛為排灣族的傳統武器之一,可做遠距離投擲,亦可短距離刺殺。傳統臺灣原住民族多使用以刀、弓箭、槍矛為主要武器。自荷蘭人來臺後,槍枝開始進入臺灣原住民族社會,成為狩獵或作戰的武器之一。這種傳統的長距離武器,自火槍傳入後,主要用於狩獵,較少在戰鬥中使用。一般排灣族男子自幼開始就必須學習狩獵作戰技巧,長大後方能承擔家計重任與保衛家園。

館藏編號:20070100007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