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黑角獅頭(中)
登錄號:200908196的圖片(200908196_A006.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8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908196的圖片(200908196_A006.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8張
登錄號:200908196的圖片(200908196_A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8張
登錄號:200908196的圖片(200908196_A003.jpg)(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8張
登錄號:200908196的圖片(200908196_A004.jpg)(僅限公開瀏覽),第4張,共8張
登錄號:200908196的圖片(200908196_A005.jpg)(僅限公開瀏覽),第5張,共8張
登錄號:200908196的圖片(200908196_A007.jpg)(僅限公開瀏覽),第6張,共8張
登錄號:200908196的圖片(200908196_A008.jpg)(僅限公開瀏覽),第7張,共8張
登錄號:200908196的圖片(200908196_A009.jpg)(僅限公開瀏覽),第8張,共8張
文物分類:藝術類\工藝類
材質:紙
尺寸:長:25 x 寬:151 x 高:25cm
重量:482.9g
主要技法:強化紙糊製(或紙漿雕塑)
作品描述:傳統中國文化,民俗流行弄獅舞龍,以為制邪壓煞、祈吉求祥、娛神樂人。福建廣東臺灣地區,弄獅十分有名,弄獅主要在獅頭,也是由上古儺儀衍增到漢代雜戲而發展。福建閩獅也稱台灣獅。其製作過程是先以泥土塑型、裱禙、脫模、架框、彩繪、配件」而後成品。由於傳統工法「泥土塑型」費工費時費料,又獅頭笨重舞弄費力,經過改良,近年改用強化紙糊製,或紙漿雕塑,相對減輕重量,舞弄輕便。
獅子,古作師子,為西域各國進貢之異獣,東漢年間,佛教傳入中土,象徵智慧的文殊菩薩騎獅傳法,獅子成為佛之護法,遂演變為宗教及民間信仰尊崇為守護神、祥瑞象徵。舞獅,遂為東亞民間傳統表演藝術,白居易〈西涼伎〉詩中提及獅子舞是西涼舞種之一。中國民俗傳統,認為舞獅可以駆邪辟鬼,故每逢年節喜慶、開張慶典、廟會陣頭、迎接神遶境,都會敲鑼打鼓、舞獅驅邪招祥。
本件作品「黑角獅頭(中)」,頭臉作朱色,鬚眉雪白,角作黑色,型態類廣東醒獅,威武中帶著逗趣!(詮釋委員:簡榮聰)

館藏編號:200908196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瀏覽過這件藏品的人,也瀏覽過
藏品(蒔繪用筆洗、剔棒)的圖片
藏品(金角獅頭)的圖片
藏品(手鐲、別針、耳環--別針)的圖片
藏品(紫砂壽星塑像)的圖片
藏品(吉野紙-2)的圖片
藏品(二層漆盒)的圖片
藏品(金角桔獅獅頭(小))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