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拔度法事過王單
登錄號:2010.003.0260的圖片(20100030260_I001.JPG)(CC BY),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10.003.0260的圖片(20100030260_I001.JPG)(CC BY),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10.003.0260的圖片(20100030260_I002.JPG)(CC BY),第2張,共2張

登錄號:2010.003.0260

尺寸:27.9 x 13.5cm
歷史分期:1945-(二戰後)
類別一:器物類,宗教禮俗,其他
創作者/製造者:惠真壇
製造地:宜蘭
關鍵詞:拔度、做七、過王
文物描述:本件拔度法事過王單以墨版印製於洋紅色紙張之上,畫幅作橫式長方形,其上直書十二行文字,右端以「金童接引」開頭,左端作「玉女後隨」。中央列印各階段功德法事名稱與十殿閻王之名,依次為:首七秦廣明王、二七楚江明王、三七宋帝明王、四七伍官明王、五七閻羅明王、六七變成明王、滿七泰山明王、卒哭(百日)平政(等)明王、小祥都市明王、大祥轉輪明王。
依臺灣佛道信仰習俗,拔度做功德法事主要為「過王」,即依照不同階段祭拜十殿閻王,以祈亡者能迅速通過十殿之審判而轉生。舊俗漳州族裔稱「做七」,即新亡之初七天做一回法事,泉州族裔為「做旬」,即新亡之初十天作一回法事,其後皆為百日、小祥(對年)、大祥(三年)。做功德時主持法事者需告示不同階段法事及過王之名予喪家知悉,百日、小祥、大祥多需擇日,晚近多將大小祥合併與合爐法事一起舉行。
參考資料:李秀娥,2015。圖解台灣喪禮小百科。臺中:晨星出版公司。
編目者:委託編目謝宗榮
編目日期:2016/04/12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瀏覽過這件藏品的人,也瀏覽過
藏品(紅色夾砂魚骨紋陶)的圖片
藏品(阿美族銅鍋)的圖片
藏品(長方形四面雕龜桃連錢魚紋帶柄粿印)的圖片
藏品(雕釉黃底菊花紋瓶)的圖片
藏品(主要名稱:王船燒去瘟神遊天河,劃一題名:蔚藍的太平洋日記)的圖片
藏品(黃魚鴞)的圖片
藏品(比目魚釣鉤)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