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浦田武雄著《臺灣的翼贊運動首鄰組的活動》
登錄號:2011.012.0251的圖片(20110120251_I001.JPG)(),第1張,共4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1.012.0251的圖片(20110120251_I001.JPG)(),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011.012.0251的圖片(20110120251_I002.JPG)(),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011.012.0251的圖片(20110120251_I003.JPG)(),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011.012.0251的圖片(20110120251_I004.JPG)(),第4張,共4張

登錄號:2011.012.0251

尺寸:12.8 x 18.9 x 0.4cm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書籍,政治社會
關鍵詞:皇民奉公會、臣道實踐會、國民精神總動員
文物描述:  此物件為《臺灣的翼贊運動首鄰組的活動》一書,為浦田武雄於1941編輯出版,由臺北的皇民化運動推行組織「臣道實踐會本部」印刷出版。
  此書內容為記載臺灣日治後期為提升民眾的愛國精神,而進行的「翼贊運動」,以及實行此運動的而出現的「鄰組」,為皇民化運動下的產物之一。
  臺灣的皇民化運動與1937年在日本本土由近衛文麿內閣發起的「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相關,此運動以「舉國一致、盡忠報國、堅忍持久」為目標,讓國民從精神教育開始,進而捐獻物資協助戰爭。臺灣方面總督府亦於同年開始對臺人進行「皇民化」改造,主要的項目為寺廟整理、神社參拜、社會風俗改造、國語普及運動、改姓名運動以及軍事動員,直到1940年前,此時期的運動都是由總督府倡導,民間自發進行(林呈蓉。2010。46-78。)。而到了1940年之後,總督府為呼應日本國內的一黨專政的大政翼贊會,於是在臺灣成立「皇民奉公會」,改由總督府主導,臺灣人的同化也執行的更加徹底(林呈蓉。2010。204。)。
參考資料:林呈蓉,2010。皇民化社會的時代,頁:46-204。臺北縣:臺灣書房。

陳怡宏,2014。臺灣農村的「皇民化」:高雄州「部落」社會教化團體的運作,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頁:180-224。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