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2.045.0333
尺寸:51.2 x 39.5 x 5.8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
推測年份(西元):1740~1895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藝術圖像,生活與民俗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臺灣平埔番社、原住民、平埔族
文物描述:1.本物件為《臺灣番社風俗》彩墨圖繪,包括1新製錦盒、2片原始木製封套、12幅圖繪,共1組13件。圖繪內容包括6幅原住民風俗狀況,分別為「蟑魚、海龍、錙管、龍蝦」、「鰲魚、跳魚、鶯哥魚、墨魚」、「地瓜、香菓、葫蘆、檳榔子、番柿、荔枝、黃瓜、洋桃、婆羅蜜、茄子、萎藤」、「番檨、西瓜、椰子、番麥、番石榴、釋迦菓、鳳梨、芎蕉、番小米、灣荳、槺榔子」、「扶桑、桂花、龍韶花、鶯爪花、萬壽菊、蝴蝶花、雞爪花、番花、仙丹花」、「魚子蘭、刺桐花、曇花、四時菊、紅花、七里香」。另外6幅為物產圖繪,分別為「藤橋抽藤」、「文身」、「迎婦」、「聚飲鼻簫」、「番戲」、「鬥捷」。整份圖錄原對折存放於木製封套中,其封套為上下各一片木片。此圖錄現為單幅冊頁,平開存放,外裝錦盒。
2. 本組圖繪內容近似於乾隆年間滿人御史六十七巡臺采風期間,命畫工依照其記錄繪製成之風俗圖錄。該套圖錄多方藏於國立臺灣博物館、中研院、故宮等處,版本互異,內容採工筆畫法,以平埔番社與臺灣特殊物產為主題,原六十七編輯時名為《番社采風圖》,各地版本則稍有不同。 對照蕭瓊瑞《島民、風俗、畫:十八世紀臺灣原住民生活圖像》的分析,這份圖錄為橫式、圖中沒有文字,且除了風俗情狀之外還包含臺灣特殊物產,形制、內容與標題與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所藏《東寧陳氏番俗圖》較為接近。至於《東寧陳氏番俗圖》,乃民國初年趙炳麟得自山西太原市,共32幅,其所為陳氏者,考訂一說是陳士俊、一說是陳必琛,兩人均為活躍於康雍乾時代的畫師,可能是畫師受委託繪畫同時的另一套作品,也可能再經後人摹繪而成。這份圖錄的物產部分6張總合了《東寧陳氏番俗圖》中的14幅畫,風俗部分僅有其18幅中的6幅。
參考資料:1. 國家圖書館,古籍與特藏文獻資源,
http://rbook2.ncl.edu.tw/Search/SearchDetail?item=6a1a56bd3f5348aa92268b2a25e0f7d9fDU3MDk1&image=1&page=&whereString=ICYgQFJpZ2h0c19Pd25lciAi576O5ZyL5ZyL5pyD5ZyW5pu46aSoIg2&sourceWhereString=&SourceID= (瀏覽日期:2018/08/01)。
2. 蕭瓊瑞,2014。島民、風俗、畫:十八世紀臺灣原住民生活圖像,頁:99-102。臺北:東大圖書。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3
編目日期:201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