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號:2013.020.0308
尺寸:28.6 x 28.9 x 14.6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1945-(二戰後)
推測年份(西元):1897~1980
年代描述:臺灣草帽最早出現的時間,約是在 1897 年(明治 30 年),苑裡辦務署長淺井元齡教授西勢庄婦人洪鴦編織開始。因塑膠產業興起,而終止於 1980 年代
類別一:器物類,生活衣飾與用品,衣裳帽履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臺灣
關鍵詞:大甲帽、草帽、漁夫帽
文物描述:1.此為草編淑女帽,可能為藺草或林投葉編織而成,為漁夫帽型,深帽頂,帽簷倾斜朝下,遮陽效果佳。該帽主要搭配洋服套裝,為日治時期流行的女性帽飾。
2.日治時期臺灣帽蓆中以「大甲帽」、「林投帽」及「紙帽」最為知名,大甲帽以藺草編成,1897年創編;林投帽以林投樹葉編製,1899年開始生產;紙帽則以馬尼拉麻製成的日本紙編製,1917年開始生產。從日據時代開始,日本一直為最大的外銷市場。民國25年外銷盛時,佔臺灣五大特產的第三位,僅次於糖和米。
參考資料:1.張仲堅,2020。臺灣帽蓆業概說,臺灣文獻,61(2):319-358。
2.看女性雜誌學妝髮穿搭:日治時期的臺灣女性很時髦,上報,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47329 (瀏覽日期:2020/8/23)。
3. 草帽的歷史社會學:從日本戰國時代的「真田紐」到三百年後的「大甲帽」,The New Lens關鍵評論,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66225 (瀏覽日期:2020/08/25)。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B
編目日期:2020/10/15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