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號:2013.061.0006
尺寸:18.6 x 26.4 x 1.2cm
推測年份(西元):1888~1936
年代描述:推測應為光緒14(1888)至昭和11(1936)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雜誌期刊,自然科學
關鍵詞:古籍、線裝、地方志、臺南、第二公學校、寶公學校
文物描述:此文物為清臺灣府知余文儀續修之史書。《臺灣府志》此一史書,最早開始於蔣毓英康熙24年(1685)至康熙25年(1686)之編纂,後歷經康熙年間高拱乾、宋永清、周元文,以及乾隆時期劉良璧、范咸等人的修改增補。而此一《續修臺灣府志》最早的版本,即為余文儀以范咸的《重修臺灣府志》為底本增加修改,纂修於乾隆25年(1760)至乾隆27年(1762),發刊於乾隆39年(1774)之版本。此一版本後續於清領時期同治11年(1872)、光緒14年(1888);以及日治時期明治32年(1899)年,有過不同版本之補刻。陳漢光〈臺灣地方志展覽會特輯〉一文,曾勘對同治11年(1872)、光緒14年(1888)以及明治32年(1899)年三種補刻本與最早乾隆39年版本不同文字刻補之相異處,此一文物據此查對,文字、排版應為光緒14年(1888)之刻版。《續修臺灣府志》原書共有卷首以及一至二十六卷;此一文物共有11冊,缺漏二十五至二十六卷,此11冊書籍,皆於封面及內文首頁,另印有「臺南第二公學校」之印章。「臺南第二公學校」創校於明治31年(1898年),此一校名延續至昭和11年(1936)年始改易為「寶公學校」,故據上述資料對照,此一文物應為光緒14年(1888)至昭和11年(1936)之文物。《續修臺灣府志》全書共分有:〈卷首〉、〈卷一:封域〉、〈卷二:規制〉、〈卷三:職官〉、〈卷四:賦役一〉、〈卷五:賦役二〉、〈卷六:賦役三〉、〈卷七:典禮〉、〈卷八:學校〉、〈卷九:武備一〉、〈卷十:武備二〉、〈卷十一:武備三〉、〈卷十二:人物〉、〈卷十三:風俗一〉、〈卷十四:風俗二〉、〈卷十五:風俗三〉、〈卷十六:風俗四〉、〈卷十七:物產一〉、〈卷十八:物產二〉、〈卷十九:雜記〉、〈卷二十:藝文一〉、〈卷二十一:藝文二〉、〈卷二十二:藝文三〉、〈卷二十三:藝文四〉、〈卷二十四:藝文五〉、〈卷二十五:藝文六〉以及〈卷二十六:藝文七〉。此冊書含〈卷四〉以及〈卷五〉。
參考資料:一、黃美娥,〈點校說明〉,余文儀主修,《臺灣史料集成‧清代臺灣芳智彙刊:續修臺灣府志》(臺北市:文建會,2007)。 二、 陳漢光,〈臺灣地方志展覽會特輯〉,余文儀主修,《中國方志叢書文獻專刊》(臺北市:成文,1983)。
編目者:黃裕元
編目日期:2016/07/18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