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林茂生詩十首的風爐先屏風
登錄號:2017-004-0005的圖片(U-2017-004-0005-PA-屏風習字帖-內頁.JPG)(),第1張,共5張
登錄號:2017-004-0005的圖片(U-2017-004-0005-PA-屏風習字帖-內頁.JPG)(),第1張,共5張
登錄號:2017-004-0005的圖片(U-2017-004-0005-PA-屏風習字帖-內頁1.JPG)(),第2張,共5張
登錄號:2017-004-0005的圖片(U-2017-004-0005-PA-屏風習字帖-內頁右邊.JPG)(),第3張,共5張
登錄號:2017-004-0005的圖片(U-2017-004-0005-PA-屏風習字帖-內頁左邊.JPG)(),第4張,共5張
登錄號:2017-004-0005的圖片(U-2017-004-0005-PA-屏風習字帖-全貌.JPG)(),第5張,共5張
文物分類:器物類\建築與居處空間
材質:紙質
尺寸:167.5 x 54 x 3cm
藏品描述:本藏品為林茂生收藏之「風爐先」又稱作「葭屏風」、「風爐先屏風」,用於日本茶道的對折兩枚式屏風。本物件共含屏風一件、木質外盒一件與黃色布一件,共記三件。深褐色木盒側邊有一開口可將木條抽出,屏風以黃布包裝收藏於內,對折式的屏風打開後可見到林茂生以書法書寫的詩詞十張,依序由左至右以鉛筆註記阿拉伯數字1至10。林茂生手書之詩十首,分別為〈聞南京淪陷懷蔣主席 民國廿六年〉、〈日軍爆擊南京有感 民國廿六年〉、〈送賴君尚剛之暹羅 民國廿七年〉、〈艸山閒居 民國三十四年〉、〈將之艸山留別文訪 民國三十四年〉、〈空炸下訪逸松居士于白雲莊〉、〈皇奉解組文訪贈詩回以和之 民國三十四年〉、〈楊君佐三招飲淡江文訪有詩倒韵以和〉、〈楊君邀飲淡江倒疊青萍韵〉、〈和李翼中先生韵〉共10篇詩文。
林茂生(1887-1947),字維屏,號耕南,外文拼音Lin Mosei。生於清治時期臺南府,具有漢學與基督教長老教會的家學背景。1908年赴日本京都第三高等學校留學,1916年以「陽明學」研究取得東京帝國大學文學士學位,並歸台於母校長榮教中學校任教。由於林茂生曾於日本留學時期擔任臺灣留學生團體「高砂青年會」首任會長,因此也長期關注並參與臺灣文化協會舉辦的文化活動。
1927年於臺南商業專門學校任教時,林茂生獲總督府選派公費留學的機會,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並在著名教育學家杜威(John Dewey)與門羅(Paul Monroe)門下,研究日本殖民教育問題;林茂生的博士論文題目:《日本統治下臺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與探討》(“Public Education in Formosa under the Japanese Administration - A Historical and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ural Problems”)主旨即在探討臺灣自荷治時期至日治時期的教育制度與理念的演變。其於1929年成為臺灣首位哲學博士。
林茂生於1930年返台後,先至臺北高等商業學校擔任教授,隔年再返鄉任教於臺南高等工業學校,教授德文、英文並兼任圖書館主任,同時仍持續關心臺灣的社會與文化問題。
1945年日本戰敗後,林茂生積極參與社會重建與國民政府接收工作,除擔任國立臺灣大學代理文學院院長、兼任先修班(原臺北帝國大學預科)主任、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教員甄選委員會委員外,亦創辦《民報》,透過報紙社論評論、監督政府施政。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林茂生於3月11日遭到不明人士帶走後,從此下落不明。"

登錄號:2017-004-0005

典藏單位: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