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號:2017.015.0136
尺寸:36 x 48.3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類別一:器物類,商業財產,廣告與商標
關鍵詞:傳單、烏龍茶、山本園茶舖
文物描述:本件為山本園茶舖的廣告,依照名稱推斷應為日商,由著日式和服的女子代言,畫面充滿日式風味為訴求,礙於資料限制尚無法論定廣告對象為誰。台灣烏龍茶,產於臺灣的烏龍茶,屬於青茶的一種。以南投鹿谷地區所產的凍頂烏龍茶起源最早。以輕度發酵、團揉方式製成,外型呈現捲曲的球狀。茶湯呈金黃色,味道醇厚,有強烈果實香。陶德曾將臺茶運銷美國造成轟動,然時間變化快速,漸漸臺灣茶受到組織小、製作方法落後市占率減少,日本入台之初即發現台灣茶業在本質上的缺失與危機,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在明治34年(1901)針對台灣殖產興業問題,提出「茶業挽回」的施政方針,表明官方將主導台灣茶業改良的決心。當時台灣茶業面臨的危機東南亞產茶國以機械大量生產,提昇品質並低價傾銷美國市場的強大威脅之外,外銷市場又過於集中在單一市場,無法分散風險。日本治台當局針對台灣茶葉外銷市場的弱點與危機,決定從改良茶業體質、提昇茶葉的質與量,以及拓展國際市場、分散外銷風險這兩大面向的改革,全面促成台灣茶業的現代化,並曾在博覽會上辦展推銷臺灣烏龍茶,但成效不彰。本件為山本園茶舖的廣告,依照名稱推斷應為日商,由著日式和服的女子代言,畫面充滿日式風味為訴求,礙於資料限制尚無法論定廣告對象為誰。
參考資料:1.臺灣大百科-茶業,文化部,2014/05/29,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608&。
2.張忠正,〈日治時期台灣茶業的發展〉,《德霖學報》,第24期,2010,頁18。
編目者:蘇斐汶
編目日期:2019/05/13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