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神像-湄州聖母
登錄號:2018.233.007的圖片(2018233007_A001.jpg)(),第1張,共1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8.233.007的圖片(2018233007_A001.jpg)(),第1張,共1張
文物分類:器物類\宗教禮俗
材質:陶瓷
媒材:磚胎
尺寸:長:14 x 寬:15 x 高:26.5公分
(
藏品描述:臺灣最普遍信仰的神衹之一,也是臺灣的第一女神。媽祖本名林默,因是女性,所以稱為默娘。林默是福建莆田湄洲嶼人,父林愿,母王氏,應是漁村之女,傳說生前就有法術,因此也有媽祖是巫女的說法;在生前便有海上救難的靈驗事蹟,死後為鄉民崇祀以求慈祐。自1123年(宋宣和5年)以來,歷朝敕封不下30次,最後一次封號是1857年(咸豐7年)所封,計六十四字,封號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祐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衛漕保泰振武綏疆天后之神」。媽祖的神號是天上聖母,或稱天后、天妃、聖母,信徒常暱稱為媽祖婆。林姓信徒有時直呼為「祖姑婆」、「姑婆祖」。媽祖的分身有時是三尊,稱為大媽、二媽、三媽,有時一分為六,在台灣也有八媽的分法,不過仍以三媽和六媽的系統居多。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誕辰,而全臺灣各地也都進入一種興奮的氣氛中,所以就有「三月瘋媽祖」的情況。,2009年10月,媽祖信俗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媽祖像的造型多頭戴后冠,坐姿。千里眼、順風耳是祂的隨侍。粉面媽祖為成神時真容,金面為證道時所顯,黑面則為神威顯赫救渡眾生之像。此件為湄洲媽祖像。磚燒屬於陶藝的一種,以紅泥胎、不加釉彩直接入窯燒製,出爐後保持原土的紅色。因多見於建築材料的紅磚,因此稱磚燒;又因不上釉彩而以純素面貌呈現,樸實無華,又稱素燒。台灣磚燒始於明鄭時期。當時大陸的陶瓷技術已相當進步,應可隨移民傳入台灣;因滿清政府的渡臺禁令,使釉藥無從取得。許多器具、禮器都以素燒面貌呈現。其後也因木雕神像價格價高,只有大廟才供得起,在鄉間,神像及禮器都是素燒磚製品。素燒神像歷久不衰,普受民間喜愛;其中以土地公及觀世音菩薩最多。土地公是小地區的社神,與人們生活最貼近;觀世音菩薩在民間信仰中則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重要神祇。

登錄號:2018.233.007

典藏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