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紙糊神像—雨師
登錄號:2018.233.156的圖片(2018233156_A001.jpg)(),第1張,共1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8.233.156的圖片(2018233156_A001.jpg)(),第1張,共1張
作者:李清榮
文物分類:器物類\宗教禮俗
材質:紙質
木質
編織
媒材:紙糊
尺寸:長:50 x 寬:22 x 高:70公分
(
藏品描述:在台灣民間傳授的技藝中,紙糊一類,由於其存在時間短,也少有展示之機會,未能受到重視。而在民間則醮典或超拔等紅白大事,均需有之。對於神像的材質,行內人常說:「一紙、二土、三木、四石、五鋼」,即表明紙藝保存不易;另一理由則是所糊紙像多為上聖高真,典禮一畢即需送聖,民間少有蒐藏紙糊神像者。由於紙藝的使用時間不長,祭畢即需火化,故多以竹木為架,糊以紙或布,再施色其上。所持法器大體固定,而神像之臉色、造型配合所著服飾、所騎坐騎之顏色,色彩對比強烈,寓於宗教造形藝術之美。由於四騎或十二騎造型奇偉而形軀高大,在醮壇前倍受民眾喜愛。早期糊紙上色,較為樸素,近年則較多使用色布,以求炫目美觀。道教與聚落內民眾信仰習俗關係密切,較受矚目者即是建醮。台灣承閩粵之風,逢村廟慶成必舉醮,醮壇凡分內外,內壇有三清壇,左為玉皇壇,右為紫微壇。三清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一化三清」即宇宙創化之象徵。玉皇上帝為萬神之主,紫微大帝為萬星之主。凡此均為家國大事,祈求時所需啟請的上聖高真,道士多以掛軸紙像為主。在三清壇相對的為三界壇;即上元賜福天尊天官大帝、中元赦罪天尊地官大帝、下元解厄天尊水官大帝,為天、地、水三地之象,多以「三界亭(壇)」紙糊神座為主,其左右即為師壇(張道陵天祖師)、聖壇(玄天上帝),亦為掛軸畫像。在壇外,一般即在封閉廟門的正中,立有「大士爺」像,民間深信為觀音大士所變現,用以震懾兇鬼,使眾孤幽咸蒙法食,故其旁多有寒(翰)林所、同歸所之設,並配有男堂、女堂等。
雨師為司雨之神。據漢劉向列仙傳的說法,赤松子是神農時的雨師,授神農「入水不濡,入火不燒」的法術。洪範一書則說:畢星好雨。畢星就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稱雨師是雨師神,名為商羊,是一種神鳥,一腳能大能小,一吸氣可使渤海乾涸。民間則以唐朝李靖為雨師。睡夢中曾代一婦人行雨;無遵照其交代,多滴了數十滴,造成水患。雨師在造像上以白面、白眉、白鬚、騎梅花鹿,溫煦和藹的老者風範呈現。摘錄自 神祇列傳

登錄號:2018.233.156

典藏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