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紙糊神像—馬元帥
登錄號:2018.233.151的圖片(2018233151_A001.jpg)(),第1張,共1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8.233.151的圖片(2018233151_A001.jpg)(),第1張,共1張
作者:李清榮
文物分類:器物類\宗教禮俗
材質:紙質
木質
編織
媒材:紙糊
尺寸:長:50 x 寬:24 x 高:75公分
(
藏品描述:在台灣民間傳授的技藝中,紙糊一類,由於其存在時間短,也少有展示之機會,未能受到重視。而在民間則醮典或超拔等紅白大事,均需有之。對於神像的材質,行內人常說:「一紙、二土、三木、四石、五鋼」,即表明紙藝保存不易;另一理由則是所糊紙像多為上聖高真,典禮一畢即需送聖,民間少有蒐藏紙糊神像者。由於紙藝的使用時間不長,祭畢即需火化,故多以竹木為架,糊以紙或布,再施色其上。所持法器大體固定,而神像之臉色、造型配合所著服飾、所騎坐騎之顏色,色彩對比強烈,寓於宗教造形藝術之美。由於四騎或十二騎造型奇偉而形軀高大,在醮壇前倍受民眾喜愛。早期糊紙上色,較為樸素,近年則較多使用色布,以求炫目美觀。道教與聚落內民眾信仰習俗關係密切,較受矚目者即是建醮。台灣承閩粵之風,逢村廟慶成必舉醮,醮壇凡分內外,內壇有三清壇,左為玉皇壇,右為紫微壇。三清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一化三清」即宇宙創化之象徵。玉皇上帝為萬神之主,紫微大帝為萬星之主。凡此均為家國大事,祈求時所需啟請的上聖高真,道士多以掛軸紙像為主。在三清壇相對的為三界壇;即上元賜福天尊天官大帝、中元赦罪天尊地官大帝、下元解厄天尊水官大帝,為天、地、水三地之象,多以「三界亭(壇)」紙糊神座為主,其左右即為師壇(張道陵天祖師)、聖壇(玄天上帝),亦為掛軸畫像。在壇外,一般即在封閉廟門的正中,立有「大士爺」像,民間深信為觀音大士所變現,用以震懾兇鬼,使眾孤幽咸蒙法食,故其旁多有寒(翰)林所、同歸所之設,並配有男堂、女堂等。
三教搜神大全記載:馬元帥是至妙吉祥化身如來,曾三次降生凡世。元帥因滅焦火鬼墳,有違慈和,而為聖界斥貶,降世人間。初降之時,以五團火花化身,投胎馬氏,以馬為姓,生而面露三眼,乃以三眼靈光為名。三眼靈光生下三日能戰,入東海,斬龍王除水孽。後又盜紫微大帝金鎗,觸犯天條,而轉是投靈於火魔王公主為兒;升而能書─左書靈、右寫耀,遂以靈耀為名,受業於太惠盡慈妙樂天尊。天尊授以天書,法術無有不精。奉玉帝敕令,服風火之神、伏烏龍大王、斬楊子江龍,備歷艱險,賜福於民;玉帝授以左印右劍,掌南天門,並賜宴元帥又因金龍太子傲侮,而火燒南天關。為還俗業,化為一包胎,產於鬼子母之遺體;又因母故,入地獄,走海藏、步靈台、過酆都、入鬼洞、戰哪吒、竊仙桃、敵齊天大聖。釋迦牟尼佛感其孝心,為之和解,納於菩薩座左;玉帝敕賜元帥於玄帝部下,職掌妻財子祿之事。

登錄號:2018.233.151

典藏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