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哲夫
文物分類:藝術類\水墨畫
材質:彩墨、紙本
年代:1994
尺寸:長:68.9 x 寬:69.2cm
重量:850g
藏品描述:黃哲夫(1947-)此軸〈清貞高華〉畫水仙、冬梅與奇石。水仙與奇石並置,主體微微向左傾斜,冬梅自右上角向左下斜出,枝節盤繞,一長枝從岩石後方繞過,與水仙相接,形成全幅構圖態勢。作者落款:「清貞高華。甲戌年盛暑於格盧。黃哲夫。」姓名章:「哲夫」(朱文)、「衡格」(白文),壓角章:「格盧書畫」(白文)。
此作背景留白,黃哲夫以柔軟的筆觸勾勒水仙花葉輪廓,敷色清雅,有水彩暈染之效果。冬梅用沒骨筆法寫枝、圈瓣點染法畫花,奇石先用飛白粗筆皴寫,再加以點染,全畫姿態自然又帶金石筆意。
水仙、冬梅與奇石為文人畫常見主題,水仙冰肌玉骨、高雅脫俗,冬梅不畏嚴寒、性格堅忍,奇石則象徵文人胸中塊壘,清奇不撓。黃哲夫近年作品多為半抽象與抽象形式,此件為其早期作品,採用傳統文人畫之主題,將草書筆法與水彩效果融入畫中,清新脫俗。
登錄號:20190010009
典藏單位:桃園市立美術館
作者簡介:黃哲夫幼時師從北平名家田縯之老師,深入體味文人水墨畫之理法,再從許深州老師接觸膠彩、水彩、素描的洗禮。入藝專後 入任博悟老師入迂上人守中齋門下,在傳統文人水墨畫潛心研摩,特別是在書法上所下的功夫尤深,然後以書法的功力注入繪畫中,後又從中國書學院寇培深老師研習各體書法,尤其對魏碑更深入理解。 2006 年在師大研究所期間,參加北京中央美院主辦兩岸碩、博士生五嶽寫生考察團,體驗大山、大水的震撼感,將山川心靈領悟引為創作泉源是其創作歷程的轉捩點。他開始摸索、發展新形式的水墨創作,期間創作〈巍峨嵩山〉,並激發創作〈清境〉和〈殘景、禪境、大嵙崁〉系列。他以家鄉現實情境的景致創作出「筆墨大嵙崁系列作品」,在傳統文人畫到由寫生體驗的現代水墨畫情境中蛻變。2012年旅美期間親19、20世紀西洋名畫及現代藝術後,對自己的創作亦產生了衝擊 ,其作品在 感性形式趨向相對於半抽象、抽象和意象精神作品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