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臺北東和禪寺鬼瓦
登錄號:2020.006.1312的圖片(20200061312_I001.jpg)(),第1張,共11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20.006.1312的圖片(20200061312_I001.jpg)(),第1張,共11張
登錄號:2020.006.1312的圖片(20200061312_P001.TIF)(CC BY),第2張,共11張
登錄號:2020.006.1312的圖片(20200061312_P002.TIF)(CC BY),第3張,共11張
登錄號:2020.006.1312的圖片(20200061312_P003.TIF)(CC BY),第4張,共11張
登錄號:2020.006.1312的圖片(20200061312_P004.TIF)(CC BY),第5張,共11張
登錄號:2020.006.1312的圖片(20200061312_P005.TIF)(CC BY),第6張,共11張
登錄號:2020.006.1312的圖片(20200061312_I002.jpg)(),第7張,共11張
登錄號:2020.006.1312的圖片(20200061312_I003.jpg)(),第8張,共11張
登錄號:2020.006.1312的圖片(20200061312_I004.jpg)(),第9張,共11張
登錄號:2020.006.1312的圖片(20200061312_I005.jpg)(),第10張,共11張
登錄號:2020.006.1312的圖片(20200061312_I006.jpg)(),第11張,共11張

登錄號:2020.006.1312

尺寸:48 x 53 x 30.5cm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推測年份(西元):1930~1945
類別一:器物類,建築與居處空間,建築構件
創作者/製造者:東和禪寺
製造地:臺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一段21之33號
關鍵詞:龍膽紋、桐紋、鬼瓦、東和禪寺
文物描述:1.本件為臺北東門外東和禪寺的脊頭鬼瓦。鬼瓦又稱為「獸面瓦」意指安裝在屋頂四角(屋脊)的瓦,相傳具有辟邪、除災的作用,常見於東亞傳統建築,至今仍是傳統和式建築的元素之一。東和禪寺的鬼瓦則帶有龍膽紋與桐紋,寬約30-40公分、寬約25公分。
2.為於臺北的東和禪寺原稱為「曹洞宗大本山別院」,由日僧初建於1908年,設計者亦為日人入江善太郎。1930年在大殿之前建造高聳的鐘樓,目前仍存在,但大殿及其他古老的建築因曾被軍隊及民眾佔住長期遭到破壞,約1990年代被臺北市教育局拆除。鐘樓的建築雖屬鋼筋混凝土的結構,但細部皆採循章法製作,屋頂為單簷式歇山,舖日式黑瓦,脊頭置鬼瓦。
3.專門製造鬼瓦的師傅則稱為「鬼師」。
參考資料:1.「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鐘樓」,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20605000001(瀏覽日期:2020/07/27)。
2.守護都城的慈祥惡鬼——專門製作鬼瓦的「鬼師」,京都職人誌,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1693(瀏覽日期:2020/07/27)。
編目者:委託編目-曲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09
編目日期:2021/01/13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2.人物打鼓)的圖片
藏品(快樂人生藏書票)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