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觀音像
登錄號:2020.024.0002的圖片(20200240002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6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20.024.0002的圖片(20200240002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6張
登錄號:2020.024.0002的圖片(20200240002_I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6張
登錄號:2020.024.0002的圖片(20200240002_I003.JPG)(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6張
登錄號:2020.024.0002的圖片(20200240002_I004.JPG)(僅限公開瀏覽),第4張,共6張
登錄號:2020.024.0002的圖片(20200240002_I005.JPG)(僅限公開瀏覽),第5張,共6張
登錄號:2020.024.0002的圖片(20200240002_I006.JPG)(僅限公開瀏覽),第6張,共6張

登錄號:2020.024.0002

尺寸:11.5 x 16.9 x 21.5cm
歷史分期: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類別一:器物類,宗教禮俗,神像及象徵物
關鍵詞:觀音、神像
文物描述:1. 本件觀音神像五官細緻,細眉鳳眼,單膝盤坐,右手持書卷、左手自然垂放於側,端坐於蓮花座上。神像裝飾以金漆、紅漆,經過多年奉祀,神像多處金漆磨損,手部略有受損。
2. 觀音菩薩又稱觀世音菩薩、觀音佛祖、觀音媽、佛祖媽、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其化身繁多,有送子、千手、千目等觀音像。觀音菩薩是塵世間口耳相傳的救苦救難、消災解厄的神明。觀世音菩薩屬佛教,臺灣道教廟宇大都有附祀,且以素齋供奉。
3. 本件文物據葉竝奇先生簡述,記憶中最早的原物主為祖母葉郭錦女士(1890-1967年),後由父親葉世揚先生(1918-1990年)、母親葉吳淑英女士(1921-2005年)繼承並負責祭祀,於1990年傳承予葉先生(1944-年)祭祀。194年父親為工作自中國來臺灣任職警察,與居住在臺南市南門路中國廣播公司的警察宿舍的伯父同住,而後祖母與母親攜帶軟身媽祖像1尊、觀音像1尊與香爐1座來臺。據葉先生祖母描述,在坐船經過金門、澎湖灣一帶時海象不穩,祖母與母親緊抱神像祈禱,隱約見到媽祖前來保佑,後順利於臺南鹿耳門登陸。
參考資料: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9。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頁:303。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編目者:蘇斐汶
編目日期:2021/01/11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台灣文化概論:第四章台灣人的禁忌(taboo))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