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祖先神主牌位
登錄號:2021.054.0002的圖片(20210540002_I001.jpg)(),第1張,共10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21.054.0002的圖片(20210540002_I001.jpg)(),第1張,共10張
登錄號:2021.054.0002的圖片(20210540002_I002.jpg)(),第2張,共10張
登錄號:2021.054.0002的圖片(20210540002_I003.jpg)(),第3張,共10張
登錄號:2021.054.0002的圖片(20210540002_I004.jpg)(),第4張,共10張
登錄號:2021.054.0002的圖片(20210540002_I005.jpg)(),第5張,共10張
登錄號:2021.054.0002的圖片(20210540002_I006.jpg)(),第6張,共10張
登錄號:2021.054.0002的圖片(20210540002_I007.jpg)(),第7張,共10張
登錄號:2021.054.0002的圖片(20210540002_I008.jpg)(),第8張,共10張
登錄號:2021.054.0002的圖片(20210540002_A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9張,共10張
登錄號:2021.054.0002的圖片(20210540002_A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0張,共10張

登錄號:2021.054.0002

尺寸:36.2 x 9.7 x 38.5cm
歷史分期: 1875-1895(清代-光緒), 1895-1912(日本時代-明治時期)
類別一:器物類,宗教禮俗,神像及象徵物
關鍵詞:神主牌位、
文物描述:臺灣一般民家供奉祖先的公媽牌造型主要有神龕式和立碑式兩種,神主牌位的形制上,自清末以來也有幾次變化,從原本的獨立牌位或夫婦合祀牌位,到日治初期為總牌式的集體牌位,至日治末期仿日本神宮的神龕式牌位,直到戰後神龕式神位維持規制,但部分外型改變成漢式,牌位上的題字方式回復到總牌式,神主內夾。
本件神主牌為總牌式的寫法,「武榮堂,堂上李氏太高曾祖考妣神位,奕世子孫永奉祀」。武榮也是南安郡望的意思,表現臺灣漢人對追遠原鄉故土的空間符號,呈現具有「差序格局」的兩層(甚至三層以上)認同關係。如;大廳正堂寫著以中古時期以中國北方地望的堂號是第一層認同關係,這一層認同關係基本上在唐宋以前就已經成形;而祠堂、公廳或大廳的祖先牌位及墓碑寫的是閩東、閩南、閩西、粵東的祖籍地,或者在閩、粵自立堂號及以閩粵地名為堂號。
編目者:林孟欣
編目日期:2022/02/25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大同電鍋)的圖片
藏品(科學小飛俠尪仔仙)的圖片
藏品(《昭和10年度臺北工業學校畢業紀念冊》)的圖片
藏品(鐵絲網圍籬詳圖)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