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淡水稅關所屬地界石
登錄號:2021401001的圖片(2021401001_P001.jpg)(),第1張,共9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21401001的圖片(2021401001_P001.jpg)(),第1張,共9張
登錄號:2021401001的圖片(2021401001_P002.jpg)(),第2張,共9張
登錄號:2021401001的圖片(2021401001_P003.jpg)(),第3張,共9張
登錄號:2021401001的圖片(2021401001_P004.jpg)(),第4張,共9張
登錄號:2021401001的圖片(2021401001_P005.jpg)(),第5張,共9張
登錄號:2021401001的圖片(2021401001_P006.jpg)(),第6張,共9張
登錄號:2021401001的圖片(2021401001_P007.jpg)(),第7張,共9張
登錄號:2021401001的圖片(4010001_A001.jpg)(),第8張,共9張
登錄號:2021401001的圖片(4010001_A002.jpg)(),第9張,共9張
文物分類:器物類\政治社教
材質:石質
年代:日治時期(1895~1945年)
尺寸:長:31.7 x 寬:26.2 x 高:118.3cm
取得方式:移撥
關鍵字:淡水關、滬尾關、界石、地界、石碑
藏品描述:清代的淡水海關又稱滬尾關(淡水舊稱「滬尾」),是清廷於臺灣所設的第一處管理外國貿易的關稅機構,之後在雞籠(今基隆)、安平、打狗(今高雄)所設的分關,均以滬尾為本關,總理全臺關務。
光緒21(1895)年《馬關條約》臺灣割讓日本,清廷派李經方到基隆外海與日本海軍做形式上的交接。同年6月5日,日本稅關鑑定官野村材二在基隆登陸,基隆海關人員都已撤離,6月9日抵達淡水,淡水海關稅務司馬士(H.B. Morse)向日方表示海關業務形同包稅制度,所有房屋、地產等均屬於當時中國總稅務司赫德(Robert Hart)的私產。經雙方不斷的交涉,經過估價淡水、基隆臺北稅關所屬的財產總額為日幣5萬円。但是最後日方並沒有支付此款項,8月5日馬士結束淡水關的關務,將淡水、基隆兩海關正式移交日本,日人接受後於舊稅關開設滬尾街政廳。日本接收海關初期,仍按清朝海關制度運作,之後設置臺灣總督府民政局關稅課統轄臺灣稅關事務,分置淡水、安平、基隆、高雄四關。隔年,正式公布稅關官制,設立基隆、淡水、安平、臺南、高雄等5個稅關。淡水關的管轄範圍是由富貴角至濁水溪沿岸。1909年(明治42年),臺灣總督府以淡水稅關為總關統轄稅務事宜,同時稅關也改屬臺灣總督府管轄;1916年(日本大正5年)後,淡水稅關失去統領全臺關務的地位,其地位由基隆港所取代。
1895年在日本接收重新開設淡水稅關時,在其所屬的地界處設立石碑標示,此即為淡水稅關所屬地界石的由來。現今「淡水稅關所屬地界石」共存4座,在本館籌設之初,收藏其中1座;另外3座則是於2014年,從海關碼頭整修時挖出,其後交由淡水古蹟博物館典藏。

登錄號:2021401001

典藏單位:海關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