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作品94-2,《節奏與旋律的對話》:〈根據綏遠山歌〉手稿 完稿
登錄號:212014010278的圖片(212014010278_A001.jpg)(CC BY-NC),第1張,共25張
  
登錄號:212014010278的圖片(212014010278_A001.jpg)(CC BY-NC),第1張,共25張
登錄號:212014010278的圖片(212014010278_A002.jpg)(CC BY-NC),第2張,共25張
登錄號:212014010278的圖片(212014010278_A003.jpg)(CC BY-NC),第3張,共25張
登錄號:212014010278的圖片(212014010278_A004.jpg)(CC BY-NC),第4張,共25張
登錄號:212014010278的圖片(212014010278_A005.jpg)(CC BY-NC),第5張,共25張
登錄號:212014010278的圖片(212014010278_A006.jpg)(CC BY-NC),第6張,共25張
登錄號:212014010278的圖片(212014010278_A007.jpg)(CC BY-NC),第7張,共25張
登錄號:212014010278的圖片(212014010278_A008.jpg)(CC BY-NC),第8張,共25張
登錄號:212014010278的圖片(212014010278_A009.jpg)(CC BY-NC),第9張,共25張
登錄號:212014010278的圖片(212014010278_A010.jpg)(CC BY-NC),第10張,共25張
登錄號:212014010278的圖片(212014010278_A011.jpg)(CC BY-NC),第11張,共25張
登錄號:212014010278的圖片(212014010278_A012.jpg)(CC BY-NC),第12張,共25張
登錄號:212014010278的圖片(212014010278_A013.jpg)(CC BY-NC),第13張,共25張
登錄號:212014010278的圖片(212014010278_A014.jpg)(CC BY-NC),第14張,共25張
登錄號:212014010278的圖片(212014010278_A015.jpg)(CC BY-NC),第15張,共25張
登錄號:212014010278的圖片(212014010278_A016.jpg)(CC BY-NC),第16張,共25張
登錄號:212014010278的圖片(212014010278_A017.jpg)(CC BY-NC),第17張,共25張
登錄號:212014010278的圖片(212014010278_A018.jpg)(CC BY-NC),第18張,共25張
登錄號:212014010278的圖片(212014010278_A019.jpg)(CC BY-NC),第19張,共25張
登錄號:212014010278的圖片(212014010278_A020.jpg)(CC BY-NC),第20張,共25張
登錄號:212014010278的圖片(212014010278_A021.jpg)(CC BY-NC),第21張,共25張
登錄號:212014010278的圖片(212014010278_A022.jpg)(CC BY-NC),第22張,共25張
登錄號:212014010278的圖片(212014010278_A023.jpg)(CC BY-NC),第23張,共25張
登錄號:212014010278的圖片(212014010278_A024.jpg)(CC BY-NC),第24張,共25張
登錄號:212014010278的圖片(212014010278_A025.jpg)(CC BY-NC),第25張,共25張
館藏編號:212014010278
類別:影音類\樂譜
其他:1992/12/24
作曲:徐松榮
描述內容/摘要:作品描述:作者認為節奏的重要性應不亞於主題旋律,因此在本作品中加強節奏樂器的地位,創造出有別於傳統的兒童節奏樂曲,並根據客家歌謠《平板》的旋律與和聲予以變化。本曲為44拍,C大調。樂曲一開始,定音鼓和高音笛開始進行對話,第5小節後大鈸及高音直笛加入,並由高音直笛吹奏出和聲,第10小節後旋律樂器接續出現,開始正式旋律。其編制包含兩部高音直笛、高中音口風琴、高中低音手風琴、兩部木琴、兩部鐵琴、定音鼓、風琴及鋼琴,節奏樂器部分有風鈴、沙鈴、大中小木魚、鈴鼓、響板、三角鐵、單皮鼓、小鑼、小鈸、小鼓(大、中、小)、大鼓、大鑼及大鈸等。
《節奏與旋律的對話(二)》
總譜手稿(完稿,剪貼);25面(13張)。(含影本1份)以黑筆抄寫,修正液塗改,藍色圖章添補小節號與頁碼。創作日期:1992-12-24。
典藏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