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仿銅土瓶
登錄號:CR05800301的圖片(CR05800301_P001.JPG)(CC BY-NC),第1張,共6張
  
登錄號:CR05800301的圖片(CR05800301_P001.JPG)(CC BY-NC),第1張,共6張
登錄號:CR05800301的圖片(CR05800301_P002.JPG)(CC BY-NC),第2張,共6張
登錄號:CR05800301的圖片(CR05800301_P003.JPG)(CC BY-NC),第3張,共6張
登錄號:CR05800301的圖片(CR05800301_P004.JPG)(CC BY-NC),第4張,共6張
登錄號:CR05800301的圖片(CR05800301_P005.JPG)(CC BY-NC),第5張,共6張
登錄號:CR05800301的圖片(CR05800301_P006.JPG)(CC BY-NC),第6張,共6張
典藏單位: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館藏編號:CR05800301
古代中國青銅器為信史時代之文物,中原地區的發現,主要集中在二里頭文化以迄漢代這段時間,此時的青銅器從商代與西周的禮儀用器,到春秋戰國時期,逐漸成為貴族炫耀其權勢財富的器皿,及至漢代以後,更進一步世俗化,多半作為一般生活之器用。後世將三代留存下來的青銅器,視作國家政權的象徵,作為國之重器,有特別價值與意涵。
自宋代考古學興起以來,蒐羅研究古代青銅器成為文人重要的活動,其國之重器的象徵意義也促使朝廷徵集研究,當作祭祀器皿的依據,宋代《考古圖》、《博古圖錄》等,可謂金石研究的先驅。至清代乾嘉之後,考據學興盛,文人訪察古碑、蒐羅青銅彝器的風氣相當流行,相關的研究與考訂也受到重視,對器形、銘文等有了更多的理解。因而自宋代以來,就有對三代彝器的模仿,除了作為宗廟祭祀之用,也成為文人貴冑清玩之內容。除以青銅仿作以外,也有用陶瓷、玉器等其他材質所製作者。
本件銅瓶為兩件一組,形制相同,但並非泥古之作,而是自行創作的新樣。此品係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贈送蔣中正總統與蔣宋美齡夫人的壽誕賀禮。銅瓶上下均為圓筒型,中間模仿商周時期的獸面紋樣,兩側出牙,另外兩側則有稜,上面以篆書鐫「萬壽無疆」四字,並以隸書鐫委員姓名,誌為祝賀之意。(508字)
110年工藝審議會審議過程委員發現此兩件應為仿銅瓶之素燒坯,且應為中華陶瓷公司製作。
瀏覽過這件藏品的人,也瀏覽過
藏品(兩塊木組合公雞連座糖塔模子)的圖片
藏品(長條板單面雕三菊花糕印)的圖片
藏品(公雞連座糖塔左側印模)的圖片
藏品(范仲淹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行書)的圖片
藏品(點心籃提籃)的圖片
藏品(口簧琴)的圖片
藏品(口緣殘件)的圖片
藏品(披肩式喪服)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