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一生至友-莊嚴與臺靜農
登錄號:H_4_16的圖片(H_4_16_P011.jpg)(),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H_4_16的圖片(H_4_16_P01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H_4_16的圖片(H_4_16.jpg)(),第2張,共2張
文物分類:藝術類\攝影
尺寸描述:46 x 31 cm
藏品描述:莊靈(1938-),出生於貴陽,前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莊嚴(1899-1980)四子,自幼隨父母護運故宮精華文物,歷經對日抗戰的烽火,輾轉經貴州、四川、南京等地,1948年底來到寶島臺灣。1953年念臺中一中初三,從父親老友譚旦冏借來一台YASHICA-D型120雙眼相機,拍下一張成功的照片,從此踏進攝影世界。1965年任職台視攝影記者,同年與友合創《劇場季刊》,開啟國內實驗劇場和實驗電影的先河;1971年與影友合組「V-10視覺藝術群」,致力攝影創作新觀念的推動。1976出版《攝影藝術散論》;2006年在北京和上海舉辦「彼岸•看見台灣攝影二十家1928-2006大展」,同年在臺北發起推動國家級攝影博物館的建立。曾獲中山文藝獎、中興文藝獎章、吳三連獎及2011國家文藝獎。

莊靈長達24年的外勤記者生涯,養成他攝影求真的觀念和習慣;「存真」和「自然」也成為他攝影的終身座右銘。莊靈創作生涯重要的「藝師藝友」系列,即是這類自然地以存真紀實方式呈現的作品。本作即為其中的核心代表作之一:畫面中的莊嚴(左)與臺靜農二人,是民國初年的北大同學,更是一生至友。莊嚴一生護持故宮文物抗戰南遷,最後遷臺,是典守故宮文物精華的靈魂人物,也是書法大家、文物鑑賞家和藝術教育學者;他自故宮副院長職務退休後,曾任教文化大學藝研所主任多年,培育藝術學者無數。臺靜農抗戰前即活躍大陸文壇,執教多所大學;一生致力中文教育,是臺大中文系所的開創者,也是能刻善畫的文學家和書法大家。1969年的某一個冬日,莊靈隨父親莊嚴,來到臺靜農位於臺北溫州街臺大日式建築的教授宿舍;小書齋裡光線黯淡,窗外飄著細雨,莊嚴專注地看著老友戲筆寫梅。作者莊靈透過平實的技法,用最自然的方式,為五○年代渡海來臺的上一代中國文人,留下最生動真實的生活影像;作品不僅紀錄了那個時代,更蘊涵了中華文化的人文與藝術生活之美。國立國父念館翠亨藝廊1996年舉辦近代寫實人像邀請展,本作於該次展覽展出後由國父紀念館收藏。

出處:莊靈,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20。

館藏編號:H_4_16

典藏單位:國立國父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