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分類:傳統藝術\戲劇
主題類別:懸絲傀儡
材質:木、竹、紙、織品、纖維
年代:頭 : 19世紀 / 身 : 現代
尺寸:長:72 x 寬:32cm
尺寸描述:72*32
取得方式:捐贈
藏品描述:
本件戲偶可分為偶頭、偶身、手腳與提線板等部分,偶頭以木料雕刻製作,臉型作中年男性面相,面部飽滿,眉毛繪製成彎月細眉,眼部作文眼造型,鼻部寬厚挺立,嘴部呈抿嘴閉合狀。鼻翼兩側與鬢角,以及下唇與下巴處均植入黑色真髮與白色纖維作摻鬚樣式。頭頂作半圓形碗狀內縮,並雕刻有黑色圓髻,可頂戴帽盔。其耳上兩側帶有短竹籤,為提線綁結處。偶頭面部粉妝淺膚色,頭髮為黑色,另以紅、白與黑色描繪五官線條。
偶身以竹籠作內體,四肢則以圓棒狀紙捲作骨架。上身偶身穿著藍色緞布蟒袍,作長袖長衣樣式,內面以原色棉布襯底,呈圓領寬袖造型。服飾以各色繡線與金蔥線作盤金刺繡裝飾,領口處以回雲紋裝飾,衣面雙面刺繡龍紋,周圍裝飾祥雲圖樣,下擺處為海水江崖紋。袖身背面裝飾側身龍紋圖樣,袖口外縫透紗水袖,腰部配戴有竹板製作之玉帶。手腳亦以木料雕刻,雙手呈黃褐色,作文手樣式,下身以紫色棉布作長褲,腳部為黑色高底官靴。
戲偶以黑色棉線與木製提線板相連,前端呈方形板面,頂面兩側斜削中央帶有突起稜脊,周邊鑽挖圓孔固定線頭,後端延伸出圓棒形握把,板面立有竹板製作之掛鉤。
傀儡戲偶的籠腹為傀儡的身驅,傳統以竹篾編織而成,泉州系統的籠腹又分為上腹與下腹兩部分,可更靈活表現人體姿態。手臂則以關節分段,取用篾片為芯,以紙捲緊密包覆呈圓柱體。腿部則以麻繩製作外包長褲遮蔽。提線板依據流派系統的不同,有其造型上的細微差異,如泉州及莆田地區主要使用木製提線板,中國其他地區則以竹材製作。其偶頭、手掌處、腳部、服飾、帽盔、道具則依照角色的不同而變換。傳統傀儡戲偶的偶線數量約莫在10至14條左右,視其表演的需求以及戲偶的靈活程度而增減。
委託撰寫-玖博藝文有限公司
登錄號:Mr-0003
典藏單位:台北偶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