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館藏編號:PT06900100
呂佛庭
尺寸:136×68 (畫心)
呂佛庭(1911~2005),生於河南省泌陽縣。原名天賜,字福亭,後改為「佛庭」,2005年臨終剃度,號「完僧」;十餘歲起即多次欲皈依三寶,均未能如願,故號半僧,齋名「半僧草堂」。自幼受父親啟蒙,習書畫、背詩詞,展現不凡天份。入北平美專就讀,初習西畫,後轉學國畫,奠定詩書畫技巧基礎。1937年抗戰爆發,先生四處奔走,舉辦書畫展,籌募經費貢獻己力。1948年隻身渡海來臺,於臺中師範任教,直到退休,半生歲月,幾乎全奉獻給中師,作育英才無數;也曾先後應聘至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中國文化大學等任教,沾溉後學,影響一代文藝風潮至深且廣。1954年籌組「中部美術協會」,舉辦中部美展;1976年創立「國風書畫會」;畢生推動藝術教育,不遺餘力。
在北平美專時,指導山水畫的許翔階老師曾指導他,學畫山水,應從宋代作品學起,因為宋代作品法度嚴謹,六法具備,先瞭解構圖、用筆、用墨、設色等,再學其他朝代之繪畫風格。因此,呂佛庭在教學時時時叮嚀學生必先學古人的經典作品,尤其是宋元諸家,再求自己有創作。本幅畫作可看出宋代山水對其影響之深遠,類似范寬、郭熙等北宋構圖樣式,將畫面中央安置鼎立的大山,視點變化較大,融合高遠、深遠、平遠三種透視於一畫面,山間飄渺著薄霧和舒發欲勃的林木與春華,顯示出一種新生的喜悅。(51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