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下載清單
網站導覽
首頁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瀏覽
人名瀏覽
類別瀏覽
典藏單位瀏覽
關於我們
圖像授權說明
藏品開放統計
請輸入關鍵字
下載清單
:::
藏品資訊
浮石
僅限公開瀏覽
當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時,請使用下方按鈕完成推薦等功能。
藏品記錄
編 目 號
:
RI11-039
中文 名稱
:
浮石
英文名稱
:
Pumice
數 量
:
1
單 位
:
件
取得方式
:
複查補行登錄
到館日期
:
2004/04/12
岩石特徵資訊
岩石分類
:
噴發岩
藏品描述
描述
:
標本RI11-039為浮石,為一種特殊的火成岩形態,浮石源自於火山噴發時含有空氣的岩漿,於噴發過程中空氣因減壓與降溫作用在岩漿中形成了大量的氣孔,但岩漿於空氣逸散前便冷卻凝固,因此形成具有許多孔洞,如海綿狀的岩石外觀。
浮石並無固定的色澤,其顏色經常為棕色、黃色或灰色等淺色,成分通常為火山玻璃質,主要礦物包含石英、長石、角閃石或灰石等。浮石與火山渣的外觀相似,但浮石一般由長英質岩漿組成,而火山渣一般由鐵鎂質較高的岩漿組成,浮石的孔洞相對之下可能會比較小且孔洞外壁較薄,此外,浮石的比重通常小於1而火山渣大於1,因此浮石可浮於水面,而火山渣會沉沒於水中。
浮石的分布範圍廣泛,世界上噴出性火成岩地質的地區經常可以發現浮石,臺灣於北部棉花嶼及東部蘭嶼一帶具有含浮石之沉積岩/火山碎屑岩層,於本島海濱亦可發現自外地飄來的浮石。
於用途方面,浮石於工業上可以作為過濾器,此外浮石也是輕質的隔熱絕緣材料。
本標本之原產地不詳,共包含多塊浮石,最大者長寬約12 x 9公分,呈現不規則塊狀並帶有許多孔洞,結晶顆粒細小,顏色為棕黑色、褐色至灰色。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博物館
詳細資料
授權資訊
國家文化記憶庫
:::
版權所有
文化部
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
著作權聲明
總機電話:(+886)-2-8512-6000 地址:24219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
意見詢問:歡迎透過電話的方式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以最快的速度為您服務。
藏品總筆數
1227747
文化部典藏網功能服務滿意度:
非常喜歡
喜歡
尚可
網站資料內容為典藏機關自行維運,藏品資料欄位,若尚未著錄者,不予呈現。
瀏覽人次
3955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