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人生四暢
登錄號:11200510001的圖片(11200510001.jpg)(CC BY-NC),第1張,共1張
  
登錄號:11200510001的圖片(11200510001.jpg)(CC BY-NC),第1張,共1張
典藏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館藏編號:11200510001
類別:器物類\藝文品
藏品說明:本件藏品為木雕浮雕人物群像之創作,主題是由掏耳、撚鼻、展腰和搔背的四位老人所組成,名為「人生四暢」。作品中四位人物的造形採取完全放鬆的姿態,任其順應自然。人物的形象也充滿鄉村野趣,作者藉由掏耳的微痛微癢,撚鼻的自在輕鬆,展腰的伸展透徹,搔背的除痛舒爽,表現人生最為暢快舒適的時刻,並從細膩臉部表情而真情流露。木雕是指以木質材料為主的雕刻技藝,源自於傳統的「木作」工藝之一。至於木作又可分為「大木作」、「細木作」和「鑿花」等三大類:「大木作」適用於傳統木結構建築的匠法,「細木作」(小木)是指傢具、佛具等製作;「鑿花」又稱為「花木」,專指各式各樣的裝飾性雕刻,是故早期的木雕工藝稱為鑿花,但隨著時代變遷與雕刻創作的興起,木雕創作發展成獨立的藝術表現。
李松林(1907-1998),彰化縣鹿港人,出身傳統木雕世家,第一代先祖李克鳩來自泉州府永春縣,道光年間來臺參與鹿港龍山寺重修之後,決定落腳於鹿港當地發展,其後四代皆以木作及雕刻為業。李松林原本跟隨父親學習木作家具,1920年改隨二伯父李世順學習雕刻,1924年學成後與堂兄李煥美,即以「師傅頭」身分領修鹿港天后宮。1930年李松林創業開設「共盟家具店」,但因虧本而改成雕刻店,從事工藝品設計與雕刻,作品〈蝴蝶蘭〉曾被臺中州廳舉薦,參展「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戰後各地寺廟修建工程大興,於是李松林又重回寺廟之木作鑿花雕刻。
論及李松林一生的創作,年輕時期曾為辜顯榮宅第施作家具及牌匾(典藏於鹿港民俗文物館),以及鹿港名人黃慶源家花園之「金銀廳」。此外參與的寺廟木作雕刻,計有彰化員林媽祖廟、彰化市孔子廟、彰化鹿港龍山寺重修、高雄鳳山開漳聖王廟神轎、雲林元長鰲峰宮神轎、苗栗通霄媽祖廟重修、臺北三峽清水祖師廟重修、臺中清水觀音亭(紫雲巖)供桌、臺中市醒修宮鳳輦,以及臺北萬華龍山寺案棹等等。1960年代又承製融合西洋雕刻風格的天主教祭臺神龕,計有臺北萬華天主教堂、彰化鹿港天主教堂、彰化溪州天主堂、彰化田中修女院和南投鹿谷天主堂等。1985年獲頒教育部首屆民族藝術薪傳獎,1989年榮獲教育部第一屆重要民族藝術藝師。兒子李秉圭亦承繼家學,現為臺灣傳統木雕及重要鑿花技術保存者。